荃話題

非法勞工

非法勞工對香港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本地勞工與薪資市場的影響

工資壓力與工時競爭:雇用非法勞工可能促使部分雇主以比法定工資低的條件雇用,進而拉低同工種的市場薪資水平,影響本地合法僱員的薪資與談判力。

  • 工作分工與就業機會:在某些行業,非法勞工可能佔用原本屬於本地或合法外籍勞工的工作崗位,對求職者的機會造成挫折,特別是低技能崗位。
  • 勞動條件與工時監管的回避風險:為降低成本,部分雇主可能削減福利、延長工時、或降低安全標準,長期削弱工人福利與工作安全。

對勞工權益與安全的影響

工資保護與福利保障不足:非法勞工往往缺乏合法雇傭契約與工資保護,容易遭遇拖欠工資、未付加班費、非法扣薪等情況,且在申訴時面臨遣返風險或難以維權。

  • 工作場所安全風險提升:沒有合法工作許可的勞工可能被安排在不符合安全規範的工作環境,增加工傷風險,同時因為缺乏工傷保險與相關保障,受傷時難以獲得充分補償。
  • 暴露於剝削與性騷擾:在非法雇用的情況下,勞工更易成為剝削、性騷擾或其他不當待遇的對象,且抗辯與求助渠道較為受限。

對社會與社會穩定的影響

社會信任與法治感受:大量非法雇用可能削弱公眾對法治與勞工保護機制的信任,影響社會公義感與遵法氛圍。

  • 非正規經濟與市場扭曲:非法勞工若佔比過高,可能促成「黑市化」的人力資源供應,侵蝕正規市場的公平競爭,並使政府在社會福利與就業政策上的成本增加。
  • 族群與族裔衝突風險:若非法雇用涉違法情況廣泛,可能引發本地居民與外籍勞工之間因就業競爭而產生緊張與摩擦,影響社會和諧。

對政府與執法的影響

執法成本與資源配置:打擊非法雇用需要跨部門合作(移民、入境、勞工、警方等),但執法成本與資源分配壓力大,可能造成執法效果與公眾服務之間的取捨。

  • 合規成本與企業負擔:嚴格執法雖提升工資與工作條件,但也增加企業的合規成本與罰則風險,對中小企尤其可能造成壓力。
  • 移民與社會政策的挑戰:非法勞工問題常與簽證、居留與勞動市場政策相互牽連,若政策設計不周,易造成「人力短缺與非法勞工並存」的矛盾。

長期與結構性影響的考量

經濟結構轉型的影響:在服務業與建設等對人力高度敏感的行業,長期以低成本、非正式雇傭方式運作,可能抑制技能提升與產業升級的動力。

  • 公共財政與社會福利的壓力:大量非法雇用導致的工資低落與社會穩定風險,長期可能提高政府在社會福利、勞工保護與執法方面的支出負擔。
  • 國際形象與旅遊商業影響:若外籍勞工議題被廣泛報導,可能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與競爭力,進而影響投資與旅遊產業的信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