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 - 概念如果你曾經學過經濟學或聽過一群經濟學家發表演說,你就會知道,要達成普遍共識是多麼困難。但他們普遍同意的一點是,當國際貿易結構妥善時,對所有相關方都有益。任何阻礙自由貿易的障礙,往往都會縮小整體經濟的規模。 然而,即使是最支持自由市場的國家,也常常存在貿易壁壘 - 包括關稅、補貼、進口配額、貨幣貶值以及其他保護主義政策。有時候,一項保護主義政策會引發以牙還牙的反應,最終演變成全面的貿易戰。 假設有兩個國家,國家A和國家B。假設全球經濟繁榮,國家A認為現在是擴展汽車製造業的好時機。它可能會選擇暫時限制汽車進口,儘管這會讓消費者購買的汽車變得更貴,也可能激怒國家B的汽車產業。但由於整體經濟正在繁榮,兩國都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 現在假設,經過幾年後,這項政策取得了成效,國家A開始將汽車出口到國家B。在這個時候,兩國有以下選擇: 開始貿易戰 - 國家B可以對國家A生產的汽車徵收20%的關稅。而國家A可能會回應,將其貨幣相對於國家B的貨幣貶值20%,以保持出口汽車在國家B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接著,國家B可以提高關稅,或在其他經濟領域設置貿易壁壘。 在極端情況下,貿易戰甚至可能引發軍事回應。例如,許多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為了保護美國農民和企業,在大蕭條初期實施的斯穆特-霍利關稅,不僅加劇了全球經濟崩潰,也促使極端主義的興起,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