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國光劇團

歷史發展

國光劇團屬於官方的戲曲藝術團體,經歷了台灣政府不同部門的管理,跟近代台灣戲曲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此部分會回顧劇團的發展歷史。

時值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即是「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初期,就已經有軍方從事思想、宣傳及文藝工作的「政治作戰」系統成立和營運的戲曲表演團隊。1965年,由於經費所限,台灣政府的軍隊裁撤大多數、除了京劇以外的戲曲表演團隊,只保留陸軍「陸光劇隊」;海軍「海光劇隊」;空軍「大鵬劇隊」以及聯勤「明駝劇隊」四個京劇隊。另外還有蔣經國支持的海軍「飛馬豫劇隊」得以保留。

1995年,台灣政府國防部決定不再經營表演藝術團隊,解散陸光劇隊、海光劇隊及大鵬劇隊 (明駝劇團在1980年代解散)。三個京劇隊的精英成員,由台灣政府教育部整併為「國立國光劇團」,於7月1日正式成立,由劇作家及導演貢敏擔任藝術總監,延續傳統戲曲及推動藝術教育的使命。三個劇隊各自的劇藝實驗學校,亦整合成「國立國光劇藝實驗學校」。劇團的本部及專屬劇場「國光劇場」位於台北市木柵區。劇團首個公演劇團為《新編陸文龍:十六少年時》。

1996年,海軍「飛馬豫劇隊」亦改編成「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基地於高雄市左營區。1997年,國光劇團首次海外巡演,赴德國漢堡、柏林演出《鍾馗》、《白蛇傳》。1999年,「國立國光劇藝實驗學校」和「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合併,並升格改制為「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現改稱「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兩個劇校分別在木柵和內湖的校區,改歸台灣教育部技職教育司。同年國光劇團團長由吳瑞泉擔任,藝術總監貢敏離職,由劇作家、導演朱楚善接任。

2000年,戲曲學者朱芳慧出任藝術總監。2001年,副團長陳兆虎接替吳瑞泉擔任團長。2002年,戲曲學者、劇作家王安祈教授出任藝術總監。2003年,新編京劇《閻羅夢》入圍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最佳十大表演藝術節目之一,此後國光劇團作品在多屆台新藝術獎均取得佳績。2005年,王安祈藝術總監獲得國家文藝獎,其後,著名京劇旦角魏海敏、老生唐文華以及李小平導演亦獲得國家文藝獎。

2008年,台灣政府教育部不再經營表演藝術團隊。同年的3月,「國光劇團豫劇隊」亦脫離國光劇團,成為台灣豫劇團。這年,國光劇團、台灣國家國樂團及台灣豫劇團均移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簡稱文建會)轄下「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的派出單位,而「國立國光劇團」亦更名為「國光劇團」。

2010年,新編京劇《金鎖記》獲邀於上海「世界博覽會」演出。同年舉辦了「新世紀‧新京劇----21世紀台灣京劇新美學與國光劇團」學術研討會。2011年舉行了「兩岸戲曲創作及經營發展論壇」。2012年,台灣政府文化部成立 (文建會前身),轄下的「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亦更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而國光劇團、台灣國家國樂團、台灣豫劇團及台灣音樂館同為該中心的派出單位。同年,資深戲劇場製作人鍾寶善接任國光劇團第四任團長。2013年舉辦培訓京劇人才的「新苗計劃」,以及推動分享、交流及培訓技術人才的「小劇場‧大夢想」計劃。

2015年,戲曲學者張育華擔任國光劇團第五任團長。2016年舉辦「京劇青年團團員培訓計劃」,同年9月舉辦「傳承.傳演」系列演出,由老將偕同新秀共同演出經典傳統劇目,展現國光青年團員經大陸名師與資深演員指導的學習成果。2017年年中,台灣戲曲中心正式啟用,國光劇團成為駐館單位,並於9月12日舉行「祖師爺安座大典」,將國光的「祖師爺」正式移駕安座於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後台,並由國光全體團員演出《鍾馗除煞》及《群仙獻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