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金庸:筆生傳奇

查良鏞生平

少年成長

查良鏞於1924年3月10日,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出生,小學就讀海寧縣袁花鎮小學,並在8歲左右開始接觸武俠小說,像顧明道的《荒江女俠》及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等。初中三年級時初涉寫作,與同學合作出版《獻給投考初中者》,高中年代曾在壁報刊登諷刺訓導主任的文章,被勒令從浙江省立聯合高中退學,轉校至浙江省衢州中學並高中畢業。

1944年,查良鏞考入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因與國民黨職業學生衝突,被校方投訴而被勒令退學,同時他在中央圖書館閱覽室有一職銜。翌年赴杭州,擔任《東南日報》外勤記者及英語電訊收譯員。其後查良鏞轉到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插班修讀國際法課程,並錄取為上海《大公報》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被調派往香港續任國際電訊翻譯。1949年發表國際法的各種論文。1950年,應中共政府邀請到外交部任職,因出身關係不滿而歸,父親查樞卿作為「反動地主」在家鄉遭清算鎮壓。

香港筆耕

查良鏞在香港工作及定居,1952年《新晚報》復刊時擔任了該報的副刊編輯,並以姚馥蘭、林歡為筆名撰寫影評,其時開始撰寫電影劇本,作品包括《絕代佳人》、《蘭花花》等。1955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並於《新晚報》連載;1956和1957年分別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他更與梁羽生、百劍堂主於《大公報》開闡「三劍樓隨筆」專欄。而1958、1959年,查良鏞還涉足導演工作,包括與程步高合導《有女懷春》,與胡小峰合導《王老虎搶親》。

1959年,查良鏞在香港創辦《明報》,並在創刊號連載小說《神鵰俠侶》,同年在《新晚報》連載《雪山飛狐》。其後,查先生亦在《明報》連載《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及《天龍八部》;《武俠與歷史》雜誌連載《飛狐外傳》;《東南亞周刊》連載《連城訣》。1962年,《明報》因報導「逃亡潮」而聲名大噪,發行量急增。1964年,查良鏞在《明報》發表 <寧要褲子,不要核彈> 社評,並與《大公報》筆戰。1965年創辦《明報月刊》,並連載小說《俠客行》。

1966年,時值內地發生文化大革命,查良鏞針對文革進行一系列分析。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明報》成為左派分子重點襲擊目標。同年,查先生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創辦《新明日報》,在香港創辦《明報周刊》,並創作小說《笑傲江湖》。1969年創作《鹿鼎記》;翌年寫《越女劍》,並著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而在1972年,查良鏞在《鹿鼎記》連載完畢時宣布封筆,不再撰寫武俠小說。

月旦政事

1973年,查良鏞以《明報》記者身份到台灣採訪蔣經國及嚴家淦等,並於《明報》連載。而在1979年,查良鏞正式授權台灣遠景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集》,金庸作品首次進入台灣。1980年,廣州《武林雜誌》連載《射鵰英雄傳》,金庸作品首次進入內地。其時十五部小說共三十六冊的《金庸作品集》已修訂完成,前後用上十年時間。1981年,查良鏞及家人到內地訪問,會見了鄧小平,遊歷十多個城市;同年獲英國政府頒授 O.B.E. 勳銜。

1984年,明報出版了有關香港前途的社評,查良鏞亦再赴北京訪問,並會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1985年,查良鏞獲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政治體制」小組的港方負責人。1986年獲香港大學的名譽博士。1988年,查良鏞發表 <平心靜氣談政制> 一文,回應「主流方案」事件。1989年,查良鏞宣佈辭去基本法草委及諮委職務,同年亦卸下《明報》社長一職,只擔任明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1年,《明報》企業掛牌上市,當年由智才管理顧問公司技術性收購《明報》企業。1992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於牛津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持講座,主題為 <香港和中國:一九九七年及其後五年>。同年查良鏞到家鄉尋師訪友,並於嘉興市捐建「金庸圖書館」。1993年,查良鏞發表<功能選舉的突變>長文,並前往北京會見江澤民。同年查良鏞宣佈辭去明報企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一職,改任名譽主席;他在《明報》亦發表 <第三個和第四個理想> 的文章,確定「退休」。

成就非凡

1994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金庸武俠小說的第一部英譯本《雪山飛狐》;同年出版大陸簡體字的《金庸作品集》。而在1994年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裡,金庸列為本世紀中國小說家第四。同年查良鏞獲北京大學名譽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兩所學院的榮譽院士,此後亦獲得海內外知名院校的榮譽博士或榮譽教授稱號,包括劍橋大學、香港大學及北京大學等。

1995年,《金庸作品集》出版東南亞簡體字版,1996年正式開始翻譯《金庸武俠小說集》的日文版,金庸的小說陸續推廣至全球各地,獲得好評。1997年3月,查良鏞為台灣中國時報撰寫「金庸茶館」專欄及主講「歷史人物與武俠人物」講座。1997年香港回歸時,查良鏞撰寫文章<河水井水 互不相犯 – 寫在回歸第一日>。

1998年的5月及11月分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及台灣舉行了金庸小說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界研究金庸小說已經成為風潮。同年,查良鏞獲香港市政局頒發「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以及由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發「當代文豪金龍獎」。查良鏞與日本宗教家池田大作對談,並出版了《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對談集。1999年3月擔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並著手三度修訂《金庸作品集》。2000年榮獲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表揚他對文學、政治及傳媒的貢獻。

2001年7月,國際天文學會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所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同年獲得第九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之終身奉獻獎。2003年澳門設立「金庸圖書館」,查良鏞親自演講及主持開幕。同年出版了新修訂版本「金庸作品集」的《書劍恩仇錄》和《射鵰英雄傳》,部分情節更動引起了熱烈討論。金庸亦在該年得到「中國十大文化偶像」的第二名。2004年,金庸獲頒法國「藝術文學高級騎士勳章」。

好學不倦

2005年3月,金庸的《天龍八部》納入中國內地的語文教材,節錄了小說的第四十一回。同年4月獲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並於10月決定到劍橋大學深造,修讀歷史碩士及博士課程。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和台灣的遠流推出「遠流金庸卡」的信用卡。同年7月「金庸作品集」全套修訂完成,11月獲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推選為「中國文聯榮譽委員」。2006年12月完成碩士論文 <初唐皇位繼承制度> (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7年,查良鏞獲選「開卷年度調查」香港城市代表作家之首,並獲「杭州市榮譽市民」稱號。同年5月正式取得劍橋大學歷史碩士學位,並親赴劍橋領取學位證書,2007年7月首度於台灣推出個人散文集。2009年,查良鏞獲鳳凰衛視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並在同年9月獲中國作家協會委任為名譽副主席。

2010年,查良鏞以86歲高齡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題目為 <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同年9月浙江海寧的「金庸書院」落成開放,並聘請金庸為書院院長。香港藝術發展局亦頒發「終身成就獎」予查良鏞。據悉,查良鏞還到了北京大學進修中文系的博士課程,但因年事已高未能完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