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世貿專題

樂施會的觀點

1. 應否取締「世貿組織」?

一些人認為,世貿組織所訂立的貿易規則,把貧農推進貧窮的深淵,不如乾脆把世貿組織取締好了。

我們不同意這觀點。我們相信,沒有任何貿易規則,比存在不合理的貿易規則更壞。若真的取締世貿組織,國家與國家之間就只能單對單的訂立貿易協議,這意味發達國家在這種雙邊談判中,對貧窮國家有更大的掌控能力。因此,要令貿易惠及貧窮人,解決方法不是要廢除世貿組織,而是改革它。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2. 為何在香港舉行的世貿組織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如此重要?

世貿組織過去四年來進行過的多次談判,能否得出最後結論,這次香港會議起著關鍵作用。這些談判本意是讓發展中國家有機會進入世界貿易體系,分一杯羹,從而解決全球的貧窮問題。

雖然富裕國家曾在2001年承諾實踐上述宗旨,但在過去幾年,他們極盡所能地阻撓能讓貧窮人受益的貿易規則改革。

以傾銷為例,發達國家透過補貼其國內農民的出口農產品,人為地提升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然後將這些補貼的農產品大量傾銷到世界市場,令窮國出口的農產品無從競爭,貧國農民生計難保。世貿組織在2004年明確指出,有必要減少各國的農產品出口補貼,但至今卻仍未就此定出時間表。更壞的是,發達國家利用這段空隙時間,重訂「補貼」的定義,從而繞過世貿禁止傾銷的規則。

今次在香港舉行的會議,是糾正不公平貿易規則的一次難得機會,令數以百萬計受不公平貿易所害的貧窮人有機會脫貧。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3. 什麼是傾銷?

「傾銷」(dumping)是指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口產品。世界貿易組織有「反傾銷協定」(Anti-Dumping Agreement),容許成員國保護本國生產,免受別國產品不公平競爭的影響。協定的作用不是要判斷何謂傾銷,而是規範成員國如何回應傾銷的做法。然而有不少批評指協定過於空泛,以至貿易大國如歐盟成員及美國可以利用協定的漏洞,隨意指控別國進行傾銷。而發展中國家往往遭受指控。

世貿成立之後的短短五年間,歐盟和美國合共向發展中國家提出234項傾銷指控的現象。報載過去五年全世界 1500 宗反傾銷個案中,有 200 宗針對中國,而在世貿公布的反傾銷調查數字中,中國亦連續兩年在調查對象中排名榜首(信報,30/4/2002)。「反傾銷」成為發達國家保護市場的有力手段。

在國際貿易中,農產品市場最被扭曲。歐盟和美國向發展中國家傾銷巨額補貼的農產品,同時令國際市場上產品價格長期偏低,嚴重影響小農生計。諷刺的是,世貿未能有效遏止農產品傾銷引至不公平競爭的現象。無論是提出或是駁回傾銷的指控的現象,都須投入可觀的人力財力,皆非發展中國家所能應付。「傾銷」與「反傾銷」的模稜兩可和濫加指控,損害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上的利益,因此世貿協議的談判,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4. 自由貿易的神話

多年來,發達國家迫令貧窮國家開放他們的國內市場,好讓富國把平價產品銷往窮國;現在,富國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一舉攻陷貧國的市場。

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過去都曾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以保障其未成熟的工業免受入口產品的競爭威脅,直至這些工業發展成熟以後,才取消這些國內的工業支持政策,逐步開放市場。今天,這些發達國家卻持雙重標準,利用世貿組織去阻止窮國採取措施保護其國內未成熟的工業,阻止貧國踏上富國曾經歷過的經濟發展進程。

富國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稱聲若能取消國際間所有的貿易限制(如入口關稅及配額等),各國便可以集中生產自己最擅長的產品,最終所有國家都可以繁榮致富。 不過,這個自由競爭理論只是一個神話。硬要窮國未發展成熟的產業與外國的大企業競爭,就像把小兔放入老虎籠中一樣,最後唯有富國是勝利者。

自由貿易的另類出路──是以人為本的的「公平貿易」,提倡貿易規則應發揮滅貧的作用,讓窮國的產品能以合理的價錢,進入富國或在發展中國家中出售。窮國有權保護他們的國內產業,直至其發展成熟,有足夠能力跟發達國家的產品競爭時,才取締保護措施。

理論上,世貿應該消除富國對窮國設置的貿易壁壘,讓窮國保護其國內市場,直至其產業發展壯大並有足夠競爭力為止。可是實際上,富國憑藉他們在世貿組織中的權力及影響力,訂立一些只有利於他們的貿易規則,從而一舉迫令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令這些窮國貧者越貧。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5. 世貿農業協議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有一段相當的時間,中國入世的焦點集中在農業補貼的問題上。在入世的多邊談判中,中國要求被列入發展中國家的組別,即可把農業補貼的界線定於生產成本的百分之十,而非如發達國家般百分之五。可是,美國及其他農業出口大國,如澳洲及泰國則不同意這條件,認為這為中國創造不必要的相對優勢,影響其他國家的市場佔有率。

在世貿的農業協議內,各國均需逐漸減低關稅及農業補貼。可是協議也包括多種豁免條款,讓發達國家繼續其農業補貼,這些措施令世界農產品價格長期處於低水平,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資源及技術,無法在價格上與之競爭,加入國際農產品的市場,削弱其賺取外匯的能力,更有些小農受到低價格的衝擊,而導致血本無歸,甚至失去生計。西非多國於九四年開放市場,歐共體隨即以補貼價向其輸入蕃茄製成品,令西非多家工廠倒閉,以婦女為主的大批工人頓失生計,此為一例。

一直以來,發達國家對農業作了大量出口補貼,大大壓低了世界農產品的價格。由於這類國家的農業只佔全國的產業的百分之十,所以國家有能力作出補貼。相反,農業是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產業,比率高達五至七成,加上政府的財力問題,貧窮國家根本沒能力像發達國家般對農業作出大量補助,提高國內農業的生產力。再者,發達國家的補貼比發展中國家高出甚遠,即使世貿條款已對後者比較寬鬆,但要達至公平競爭,仍是遙不可及。

農業對保障貧窮人的生計,改善貧窮及環境都十分重要,不能單靠市場來決定其成本效益。所以,樂施會認為發達國家應全面取消農業出口補貼;而世貿條款亦不應限制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政策,減低貧窮人得到糧食及生計的保障。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6. 真實個案──棉花傾銷

在非洲布基納法索西部的洛各科拉尼村,有一個名叫勃拉希瑪‧歐塔拉的25歲棉花農,現在正過著焦慮的日子。這是全球其中一個最貧窮國家的最貧窮地區之一,他站在自己只有半畝的棉花田上,打量著自己的收成,擔心可以賣到甚麼價錢。

這個價錢決定他全家人是否可以吃得飽,他是否付得起醫藥費,他的三個孩子是否可以繼續上學。「去年全球棉價低企,我們險些被毀掉」他說:「我們要捱餓,現在我只能向上天祈求將來會好一些。」

鏡頭一轉,到了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高原地帶。這是美國的產棉重鎮-佔全球棉花總出口大約四分之一,由美國25,000個棉花農種植。這裡的棉花田廣闊得很,每幅平均超過12,000畝,裝置了巨型的機動灑水器,還有全球定位衛星系統導向的拖拉機。棉花農不必為了擔心價格下跌而失眠-他們有一個豐衣足食的保證,一個令歐塔拉無法脫貧的保證:農業補貼。

棉花也是一場愈演愈烈的國際貿易糾紛的焦點。十八個月前,歐盟和美國答應取消農業出口補貼,是新一輪關於發展的貿易談判的承諾之一。當貿易談判接近尾聲,歐美雙方竟然變卦。

美國的棉花農分到近4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每個約16萬美元-所以即使全球棉價下跌到193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他們都不受影響。這些補貼加劇了當前的棉價跌勢。為了在呆滯的市道中增加生產,美國棉花農把全球棉價推低了四分之一,對西非的1,100萬個棉花農的生計造成沉重打擊。美國棉花農收到的補貼總額,比起布基納法索和馬里等國家的國家生產總值還要高。全球棉價下跌,單是西非就損失了約2億美元-遠多於從美國得到的援助和債務寬減。

從棉花這個例子可見,世界農業貿易存在雙重標準。貧窮的墨西哥玉米農、秘魯乳農和海地稻米農,他們的生計都被受補貼的美國出口破壞了。貧者愈貧的狀況,除了美國,歐盟也難辭其咎。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是從納稅人和消費者的口袋掏錢,讓農民享有數以十億歐元計的補貼,得以生產過剩的糖、穀物和乳製品。另外,歐盟又補貼貿易商,在海外傾銷過剩的產品,摧毀小農所依賴的市場。

上月,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提出了一份改革農業貿易建議書。出口補貼將會由2007年起逐漸分階段取消。可是,現時每天超過五千萬美元的補貼本土農業和出口傾銷,將維持不變。巴斯卡‧拉米(Pascal Lamy)指責這項建議「無補於事和不切實際」。請注意,正正就是這位歐盟貿易專員催促發展中國家快快全面開放市場,好讓歐盟的銀行及金融服務以至工業製品等等打進去。

農業政策談判常常玩弄文字把戲。以生產補貼減半的建議為例,指的是所有補貼,是嗎?錯了,其實只是包括世貿所謂的「扭曲貿易的補貼」。政府大可肆無忌憚地提供其他形式的補貼-即行內人所謂的「綠箱」措施。說到底,政府的補貼可以連農場規模擴大與產量過剩而增加的成本、因低價作出的補償和各類收入援助等也包括在內。

這些補貼可以令過剩生產和出口傾銷得以長期持續,而全部都是世貿規則所許可-即使從談判得出任何有關削減補貼的協議,這些補貼也會豁免在外。人盡皆知,規則是美國擬定的,而美國的農業補貼有大約三分之二屬於世貿認為沒有問題的類別。

美國和歐盟裝模作樣地冷戰一輪之後,就會放下歧見,商定一套貿易規則,好讓雙方繼續如常做生意,不管全球的窮人會承受甚麼苦果。也許並非如此,也許它們正計劃先照顧勃拉希瑪‧歐塔拉這類窮人的利益,至今巴黎盆地和得克薩斯棉花地帶受補貼的企業式農場,也許美國和歐盟會把它們的既得利益放到次要位置。但,有誰見過這樣大的蛤蚧隨街跳?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7. 世貿、中國經濟與農村發展

中國於2001年11月成為世貿成員國,外界對中國入世都顯得非常雀躍,一般都認為自由貿易可令中國的經濟更進一步發展,但有贏家往往必有輸家,在慶祝中國入世的歡呼聲中,你可有想過貿易自由化會否對中國(尤其貧窮人)帶來什麼損害呢?

經濟政策與貧困問題 (MS Word File)

農業政策與農民生計 (MS Word File)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8. 香港世貿會議成敗 取決於他們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貿易聯盟首腦,將齊集香港的世貿會議上。他們的決定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會議能否成功地達致有利貧窮人的協議。這些關鍵人物包括:

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

拉米在2005年9月就任世貿總幹事時,曾揚言任內會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回顧他之前出任歐盟貿易專員時,曾致力推動自由貿易,他所通過的農業政策令眾多窮國無法與歐盟國家競爭。現在,數以百萬計發展中國家的貧窮人,正拭目以待,看看這位新任世貿總幹事能否摒棄其故有作風,果敢地改革世貿組織,讓貿易惠及貧窮人。

歐盟外貿專員:曼德信

曼德信接任拉米成為歐盟貿易專員,在世貿組織內代表著歐盟25個國家的利益。

他是一個富爭議的人物,曾以積極介入改革英國工黨而聞名。今次的香港會議將是對曼德信的政治技巧的一場考驗,歐盟與美國之間就取消傾銷的時間表一直存在分歧,在歐洲有批評指曼德信在此問題上向美國過度讓步,而美國則不斷得寸進尺。若曼德信在今次會議中不能解決這問題,那不但代表會議無法達成協議,更會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災難。

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

波特曼是現任美國總統布殊的親密盟友,亦曾任布殊父親──老布殊的助手。

在今次香港會議舉行前夕,波特曼對歐盟的態度依然強硬,堅持歐盟須把現時的農業補貼大幅削減一半。但一些因補貼而得益的歐盟成員國(如法國)已向曼德信表明不會接受美國的要求。同樣,波特曼亦受到來自美國國會的壓力,他被警告要在這問題上謹慎行事。看來,曼特信和波特曼兩人有必要在香港會議未舉行之前達成共識,平息兩個陣營之間的紛爭。

其他主要貿易集團

除了歐盟以外,其他國家也組成了若干貿易聯盟,例如太平洋周邊的主要出口國家,以及非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國,就各自組成兩個陣營。

其中備受關注的是由多個貧窮國家組成的陣營,挑戰歐盟和美國在貿易談判上的權力壟斷。其中一個窮國聯盟是 G90,由超過90個發展中國家組成,他們不但凝聚成團結一致,且強而有力的聲音,並一度與歐盟交鋒,在世貿組織內堅持談判立場。

這些窮國聯盟能否在今次的香港會議中談判成功,端賴他們的團結力量,但這力量將備受嚴峻考驗。當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及巴西,都非常依賴歐盟及美國市場,他們有可能被說服離開窮國陣營,而選擇與富國單對單地談判,如果這情況出現,勢將削弱窮國在今次香港會議的影響力。

(資料來源:樂施會「貿易要公平」網頁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trad/index.html")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