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百年瘟疫

全球大流行是什麼?


放大

權威學術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去年刊登文章,解釋疫症爆發的四種級別。

在英語世界中,有四個時常令人混淆的醫學用語:「Endemic」、「Outbreak」、「Epidemic」和「Pandemic」,它們都在形容傳染性疾病爆發的情況,不過卻是按照確診數字和受波及地區的數目,劃分出疫症爆發的級別。

首先是「Endemic」,有人譯作「地方性流行」或作「風土病」。地方性流行病的爆發程度穩定而可控,確診數字和預期數字接近,而且患者集中在同一區域 —— 可以是小至一個城鎮,又或者大至一個州份。文章列舉例子有非洲的瘧疾,還有較少香港人知道的球黴菌症(Coccidioidomycosis,又稱溪谷熱),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流行,嚴重可腦膜炎致死。

比地方性流行病更嚴重的是「Outbreak」,可譯作「疾病爆發」,可以是指疾病確診數字,突然比預期數字大增,又或者疾病在一些本來沒有先例的地區突然出現,而該疾病通常只會在一個特定地區爆發。文章就把 70 到 90 年代數次非洲伊波拉危機,以及海地 2010 年大地震後的霍亂爆發劃作此級別。

比起疾病爆發更嚴重一級的是「Epidemic」,有人中文譯為「流行病」。疾病爆發是主要集中於單一區域,但「流行病」擴散到更大的區域,而且數字有失控的趨勢,例子包括 2014 年的寨卡病毒危機,由巴西擴散到整個拉丁美洲,還有 2014 年的伊波拉危機,由畿內亞波及到西非各國。

最嚴重的一級,就是世衛提到的「Pandemic」,亦即是「全球大流行」。全球大流行的規模是環球性的,波及不同洲,而且確診數字極多,歷史上的例子有 14 世紀的黑死病、1918 年殺死 5,000 萬人的西班牙流感、由中國擴展到全球的 1957 年亞洲流感,以及最近一次 2009 年的 H1N1 豬流感。至於教不少港人畢生難忘的 2003 年沙士危機,全球病例有 8,000 宗,比上述提到的疫症規模較小,但也波及全球 26 個國家,故此有專家也視為全球大流行。

世衛通常於何時將疫情列為全球大流行瘟疫?

世衛對此擁有最終決定權,並無規定死亡或感染數字、或受影響的國家數字到達何等程度,就會將疫情列爲全球大流行瘟疫。例如沙士(SARS)於2003年爆發,即使影響26個國家或地區,但由於其傳播迅速受控,亦只有幾個地區遭嚴重影響,世衛並無將沙士列爲全球大流行瘟疫。

疫情列爲全球大流行瘟疫有何影響?

如世衛將疫情列爲全球大流行瘟疫,或會刺激更多國家推出更高級別的應對計劃。例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指出,如疫情於美國廣泛傳播,衛生官員可採取社會隔離等措施,例如停課及取消公共活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