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樂壇教父顧嘉煇

銀幕美樂

顧嘉煇在美國回來後,並非立即加入邵氏公司。只是他當時回港後,與邵逸夫先生見面,說有甚麼需要幫忙的就開聲,但雙方一直沒有簽過合同。煇哥自此不時收到邵氏公司音樂部門主管王福齡先生的來電,希望找他幫忙做某些電影的配樂。

顧嘉煇的電影配樂多不勝數,第一部參與的電影音樂作品,是 1964年、陶秦導演的《萬花迎春》,電影的主題曲《萬花迎春》和《賣花歌》皆由靜婷主唱,更獲得第十一屆亞洲電影節最佳歌曲獎及第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音樂。除了《萬花迎春》,陳一新導演的電影《血手印》也是教煇哥印象深刻,因為這是他第一部配黃梅調的電影,由於煇哥不熟悉黃梅調,便要看書和學習黃梅調旋律惡補;影片的歌曲《郊道》也為觀眾津津樂道。

在邵氏做電影配樂,投放的資源甚大,煇哥說:「我們配樂是用 live band (現場樂隊),一邊彈奏,前台有銀幕放著大電影,好讓樂師看著畫面彈奏,也由一位指揮控制大局。... 譬如六個小提琴、四個中提琴、兩個大提琴、一個小號、一個法國號,全都是一位一位樂師的請回來,很麻煩的。... 此外,如果電影有主題曲的話,歌星也要一起唱...  一旦唱錯了,就要停下來,全部人重新再來。」 他又說,現在的電影不會如此勞師動眾,歌手在錄音室聽著帶自己唱就是了。

為電影配樂並不輕鬆,煇哥回想當年跟陶秦導演合作時還是新人,很多事情都是由導演決定。今天煇哥貴為「教父」級,音樂創作都由自己控制,好像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音樂、設計都是由煇哥決定,成為煇哥滿意的電影音樂作品。

1970年代,煇哥加入無線電視台,一星期五晚當現場大樂隊領班,投入《歡樂今宵》的製作,創作節目音樂、廣告歌及短曲等。當然亦為無線電視的劇集創作大量歌曲,包括《啼笑因緣》、《網中人》、《陸小鳳》、《奮鬥》、《風雲》、《上海灘》、《京華春夢》和《輪流傳》等:動聽的旋律、扣人心弦的歌詞、歌者的細膩演繹,加上電視的滲透力,不少已成為經典金曲,打造香港粵語流行曲的黃金盛世。

1981年,煇哥自覺在音樂創作上到了瓶頸,他在無線的支持下,在美國 Dick Grove Music Workshop 進修半年,力求進步。回到香港後,繼續不懈創作:《忘盡心中情》、《萬水千山總是情》、《勇敢的中國人》、《幸運是我》、《那天再重聚》、《情義兩心堅》和《世間始終你好》等金曲不斷。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適逢無線電視 20 週年台慶,顧嘉煇特意創作《地球大合唱》,由香港一線歌手參與演唱,同時為慈善籌款歌曲,更被譽為香港版的 "We Are The World"。顧嘉煇移居加國後,間中創作劇集歌曲,但產量明顯減少,直至2015年宣佈正式退休,不再指揮及演出音樂會。

煇哥在香港電台的訪問中談到創作靈感:「我創作這些歌曲時,完全沒想過要觸及社會現象,可能是我創作時把當時心理上及環境上接觸到的東西累積起來,成為靈感,結果就寫出了這樣的作品。回想起來,我認為靈感是由環境逼出來的。有時候某一首歌要趕著交出去,我便會在坐車時、或是跟別人吃飯時,在腦子裡一直思考這首歌應該怎麼寫。這種方法不好的地方就是我要到的地方不能播放音樂,因為外來的音樂會影響我的創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