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樂壇教父顧嘉煇

遇上伯樂

兒時在廣州成長的顧嘉煇,自小便有繪畫天份,那時學校又沒有音樂課,當時他從來沒想過會在音樂方面發展。1948年,顧嘉煇隨家人移居香港,家住九龍木屋區,生活拮据,沒法循正規途徑唸書。

顧嘉煇一邊在洋行化驗室工作,一邊唸夜校。姊姊顧媚在夜總會演唱及主唱電影歌曲來幫補家計,因緣際會下,讓顧嘉煇對音樂產生興趣,17歲學習鋼琴,後來更請來菲律賓籍私人老師教授音樂理論,努力不懈鑽研音樂。之後,顧嘉煇在夜總會擔任琴師,參與音樂創作 (第一首歌曲為電影《不了情》插曲《夢》),後來更成為樂隊領班。

1960年代初期,顧嘉煇獲得獎學金赴美國伯克萊音樂學院 (Berklee School of Music) 進修,事緣學院的創辦人Mr. Berk看到煇哥在六國飯店的「仙掌夜總會」演出,垂青他的才華和熱誠,於是獲邀參加該校與美國Down Beat Magazine 合辦的音樂比賽。最後顧嘉煇憑一首爵士樂曲贏得獎學金,赴伯克萊音樂學院修讀音樂。煇哥在2010年《明報》訪問中透露:「當時這位Mr. Berk 環遊世界途經香港,剛巧看到我在夜總會演出,我想他其實心裡有數,邀請我參加比賽,其實是想給我第一名。」

顧嘉煇學藝生涯的另一對伯樂,就是邵逸夫先生和方逸華女士,他們為煇哥提供經濟上的支援,減輕了他的家庭負擔。在《明報》的訪問中,煇哥談到:「我跟方逸華是朋友,曾一起在夜總會演出,她見我取得獎學金,就介紹我上邵逸夫先生的寫字樓,是邵先生幫助我的旅費。… 當時邵先生除了給我出旅費外,又給我寫了一封信給領事館,為我做擔保。這樣才可以讓我順利拿到簽證到美國讀書。此外,這一年間,我太太每個月又可以去邵氏公司領取三百元生活費,經濟壓力上輕省多了。」當年的三百元可不是小數目。煇哥在美國唸書期間,也跟菲律賓籍的樂師朋友在夜總會演出,間中還要兼任侍應,賺取當地的生活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