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香港野生動物

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及保育

生境破壞

生境破壞是生物多樣性的頭號敵人。香港有四成土地被劃為郊野公園,受《郊野公園條例》(Cap208)保護。基於郊野公園本身多數處於集水區,保護的是樹林生境,而其他具高生態價值的生境,包括濕地、低地河流及海岸等,尚未有妥善的政策保育。

鄉郊有不少地區屬私人地段,受舊式土地條約所限,飽受泥頭傾倒破壞,然而當局卻欠執法能力。在《環境影響評估條例》(Cap499)的規管之下,所有大型發展都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實施避免、緩解及補償措施,以減低對環境(包括自然生態)的影響。可惜,香港土地資源欠奉完善策略性的規劃,鄉郊農地、魚塘及濕地部份遭改變為發展用途,造成生境片斷化(Fragmentation)問題。

珍惜我們擁有的生態環境,當局應該善用土地資源,配合自然保育政策,妥善保育生境多樣性。作為市民,我們亦可以關心時事新聞,對香港未來發展與自然保育發表你的意見,盡公民責任。

過度開採

城市人生活奢侈,大自然的資源卻有限,我們必須時刻反思,取之有道用之有理。

紅衫魚(Nemipterus virgatus)是家傳戶曉的海產,皆因「抵食」,可是由於南中國海過渡捕魚,加上摧毀式的捕魚方法(如拖網),令過去十年紅衫魚魚穫大幅下降30%,如今於市面已幾乎買不到大條又平價的紅衫魚了。除了紅衫魚,我們日常過量使用的紙張及木材,還有各類含棕櫚油的產品,間接摧毀東南亞等地的熱帶雨林,成為趕絕紅毛猩猩等珍稀動物的幫兇。

只有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人類的日常生活才能夠得以支持,社會方可持續發展。透過多認識日常所使用的產品及食物,例如當中資源的產地,避免使用以非永續方式開採的資源,現時有不少產品都有相關的認證,例如:FSC紙張/木材,及RSPO棕櫚油產品等。WWF(HK)亦有推出《海鮮選擇指南》,供市民參考選購對環境較友善的海產。

沒有節制的資源開採,令生物多樣性迅速下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