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黎小田

對香港流行音樂的貢獻

黎小田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但在純音樂的創作以外,黎小田在推動本地音樂品牌擺脫傳統,和國際接軌的層面上,帶來不少貢獻:

影視歌曲

黎小田七十年代出道,1975年加入麗的電視,寫下不少經典電視劇歌曲,包括《天蠶變》、《大地恩情》、《人在旅途灑淚時》、《殘夢》及《戲劇人生》等。那個年代,香港電視業有競爭:TVB雖強,但麗的也受注目;顧家煇黃霑的合作雖然所向無敵,但對台的黎小田作品也不失禮。

1982年,他轉投TVB,繼續寫下許多受歡迎的電視劇歌曲,如《伴我啟航》、《儂本多情》、《飛躍舞台》、《你令我快樂過》及《問誰領風騷》等。電影歌曲的代表作,就自然是梅艷芳的《胭脂扣》。那個年代,歌影視相輔相成,香港流行文化屢出經典。

新秀與華星

轉投TVB,黎小田除了寫電視劇歌曲,更重要的是籌辦新秀歌唱大賽,為TVB旗下的華星唱片公司選新人出唱片。黎小田一擊即中,第一屆就找到梅艷芳。

黎小田作為華星的創作掌舵人,不少新秀大賽得主都經由他打造;除了梅艷芳,他也為小虎隊、呂方及杜德偉等新人寫歌及監製唱片。八十年代公認是Cantopop的鼎盛時期,國際唱片公司寶麗金及華納等都有香港分部,規模龐大,而作為一間新的本地唱片公司,華星的實力竟可跟這些國際公司分庭抗禮。

當時,華星是Cantopop的傳奇,黎小田功不可沒,他監製的唱片令梅艷芳及張國榮當上天皇巨星,也捧紅呂方等新人。

改編歌

黎小田寫了大量風格傳統的歌曲,但他靈活變通,在文化迅速轉變的八十年代大量起用改編歌,自己也嘗試創作不同風格作品。

黎小田為梅艷芳及張國榮選的改編歌,一方面打造出兩個舞台巨星,另一方面也間接令的廣東歌更多元化。八十年代中期,梅艷芳及張國榮需要不同類型的歌去突破形象,因此外求是很自然的事。

為張國榮監製過《風繼續吹》及《一片痴》兩張主打抒情歌的唱片後,黎小田在1984年的《Monica》一碟首次塑造他的動感形象,當中快歌《Monica》、《H2O》及《藍色憂慮》、《不羈的風》和《第一次》都是日本歌改編。這些歌令張國榮舞動起來,更建立了他當時只此一家的不羈壞男人形象。如果不是他了解張國榮的獨特氣質,張國榮不會是集動感與叛逆於一身的巨星。

對於梅艷芳而言,改編歌的重要性也許有過之而無不及。1985年的《壞女孩》是奠定她天后地位的唱片,也打破了香港的銷量紀錄。這張唱片折射了整個時代的香港文化:《壞女孩》、《冰山大火》等歌曲反映了女性地位轉變與社會進步開放;《夢伴》及《癲多一千晚》的東洋風反映了當時的崇日潮流;她的形象借鏡自麥當娜,反映香港跟西方潮流亦步亦趨。

當社會變化,文化開放,當時的原創歌曲並不足以讓她去施展她的西洋味、東洋味及前衛形象。觸角敏銳的黎小田就為梅艷芳選了不少改編歌供她在台上發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