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英國脫離歐盟

英國脫歐,抑或留歐?

2014年英國大選,卡梅倫表示如果保守黨勝出大選,將會啟動「脫歐公投」,而兩年後的2016年,英國實行全民公投,讓英國公民決定國家是否繼續留在歐盟。英國和歐盟的關係,在近十多年陷入較激烈的爭論,可以歸納為以下的因素:

1) 大量歐洲問題折騰,失去自主權:

英國成為歐洲共同體及歐盟的成員後,無可避免會受到歐洲各種政經問題影響,而且歐盟的法律效力比國家法律為高,英國在歐洲問題方面的自主權亦會受限。好像1992年冷戰落幕後,為了加快與前共產國家的社會融合,歐盟訂立成員國對勞工政策、社會福利的規定,強化組織架構。而1980、2008年兩次歐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歐盟需要更穩固的資源和意志面對困難,變相需要歐盟成員國,當然包括英國在內釋出更多的決定權。

加上過去十年歐洲出現大量政經危機,如歐債危機、希臘退出歐元區公投、難民問題、巴黎和比利時恐怖襲擊等,英國為歐盟一員,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包括經濟援助、接受難民配額,又擔心成為下次恐襲對象。英國對歐盟的懷疑和不滿增加,失去了自主的空間。

2) 歐盟凌駕英國立法主權:

歐盟裡的會員國,有義務遵守歐盟的法律及採取歐盟的政策。如果會員國未能履行責任及遵守條約,有機會受到歐盟法院的處罰。在英國1972年訂立的《歐洲共同體法案》,提及歐盟 (歐洲共同體) 的法律若與國內法律牴觸,則歐盟法律的效力為高。

脫歐派認為英國就讓渡歐盟部分立法主權,會損害英國憲法根基「議會至上」的原則,其他歐盟成員國亦藉此強逼英國接受違反其意願的法律。至於留歐派認為,英國首相卡梅倫與歐盟達成了協議,同意英國在歐盟擁有「特殊地位」,不一定像其他歐盟成員國有「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關係,而且會納入被修訂的歐盟條約之中,亦有意見認為,讓渡部分主權乃確保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公平貿易。

3) 支出與補貼差距極大:

英國繳付歐盟的會費,超出了歐盟對英國的補貼收入。以2015年為例,英國對歐盟的總支出為178英鎊,僅次於法國和德國。然而英國從歐盟獲得的補貼只有49億英鎊。英國一直是歐盟的淨貢獻國,脫歐派認為,英國若繼續留在歐盟,平均每週需要花費3億5千萬英鎊,到2020年會增加至每週4億英鎊。

如果英國脫歐,這筆花費能投放在其他跟英國人民利益相關的領域。而支持留歐的一方認為,英國作為歐盟一分子,直接或間接收益比支出大,不應單憑補貼和支出作比較。而且脫歐派認為,英國脫歐後,若仍要進入歐洲市場,仍不得不向歐盟支付費用。

4) 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多年,有著緊密的經貿合作且從中受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機構預測,英國脫歐會打擊英國經濟,甚至令國內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這種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對留歐派眼中並非一件好消息。脫歐派認為預測是過分悲觀,因為英國對歐盟的進口大於出口,英國脫歐亦不會貿然斷絕與其他歐盟國家的貿易,仍然可以跟它們談判貿易條約。而且脫歐派認為,歐盟的經濟管制對英國企業是不必要的負擔。

5) 移民人數大增:

根據歐盟的法律,歐盟公民享有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居住和生活的權利。2015年,英國的淨移民人數為33.3萬人,為有史以上的第二高,其中18.4萬人來自歐盟國家,創了最高紀錄。支持脫歐的人認為,身為歐盟的成員國無法控制移民,國內的公共服務因為移民數量增加而感到壓力,而且移民人數增加令英國工人收入下降。留歐派認為,歐盟移民向英國納稅額大,而且2016年卡梅倫和歐盟簽訂協議,限制歐盟新移民工人前四年的收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