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的機遇

「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發表之後,為中國帶來不少的機遇,並歸納以下數點:

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

1979年開始,國家實施對外開放,先後成立5個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發上海浦東新區等,以及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早期開放重點集中於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等最先受益,而中西部地區則扮演追隨者角色,令東南部和中西部的發展出現不平衡。

相信因為東南沿海發展成熟,2015年國家發表「一帶一路」國策,所涵蓋的區域,由中國的中西部起始,通向西亞和歐洲。因此,國家欲振興佔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中西部一帶,致力成為近代國家開放的新牽動者。另外,東部地區正在通過一連串「自由貿易區」,進一步提升國家對外開放的水平。

經濟合作模式轉變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仍處於封閉狀態,主要吸引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引進資金、先進的技術及管理模式,直到2012年,國家實際利用的外資總額已達到12,000億左右,令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和管理方面有飛躍發展,並與國際接軌。現時的中國已具備資本輸出的能力,在2014年末,中國的對外投資突破了1,000億美元。

「一帶一路」根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則,能夠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出,幫助「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進行道路、橋樑和港口等基礎建設,以及發展一些織服裝、家電、汽車製造、鋼鐵及電力等產業,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之餘,也享受到中國發展的成果。

國際經貿的角色轉變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並對國家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也衝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近年中國建設20個自由貿易區,自貿區以優惠稅收和海關特殊監管政策為主要手段,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之多功能經濟特區。隨著自貿區的建設,中國與多個國家簽訂自貿協定,涉及20、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處於「一帶一路」的沿線。「一帶一路」的國策,刺激中國和周邊經濟體的貿易往來,為世界貿易的總量熱帶來正面的刺激。

促進金融、產業及區域的創新

「一帶一路」可以帶來產業的創新。首先,國內的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在其他國家可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其次,國內成本上升使產業、產品失去價格競爭力,如在其他國家發展,因成本較低而有新的商機。第三,國內的產品出口,因為部分發達國家的限制而影響產業發展,在其他國家則不會受到限制。產業受惠於「一帶一路」的發展,會開始轉移、轉型和升級,在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和建立品牌等帶來新機遇,並吸引投資者。

第二種創新來自金融方面,預期「一帶一路」帶來大量的經貿往來,有龐大的資金需求,金融的創新似乎是必然,好像由中央政府牽頭設立「亞投行」及「絲路基金」,而「一帶一路」的周邊國家亦會發展各類型債劵、基金及金融機制等,估計會帶來大量紅利和機遇。

第三種就是區域創新,「一帶一路」屬於國際性區域經濟的範疇,並會引發不衕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包括發展模式、產業戰略選擇、經濟技術路徑和合作方式等都蘊含無限的機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