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德齡與慈禧

歷史上的「德齡」與「慈禧」

《德齡與慈禧》原著編劇何冀平曾坦言「劇中的德齡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德齡,慈禧也不是人們印象中的慈禧」。要真正認識「德齡」與「慈禧」當然已是不可能,不過兩位歷史人物的性情事迹亦非全不可考。故事為種種原因,自然會加插許多想像細節,那麼真正的「德齡」與「慈禧」在紫禁城中又曾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德齡,慈禧的第一女侍官、大紅人,滿州正白旗人,清末外交官裕庚的女兒,母親是法國人。德齡兄妹5人,大哥早逝,二哥勛齡是唯一一位給慈禧太后照過相的攝影師,她排行第三,四弟馨齡曾在萬壽山輪船處工作,後英年早逝,妹妹容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芭蕾舞演員,更在中共建政後,獲周恩來總理提名任命為中央文史館館員。

1895年起,德齡隨父親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國,當時的德齡與容齡都還不足20歲,在日本期間,德齡學習了日文、英文、日本插花和日本舞蹈,到法國後又與五妹容齡一道受到世界「現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 1877-1927 )的親授,學習了3年自由舞蹈,成了鄧肯的親傳弟子。此間德齡還學習了法語、音樂和芭蕾舞,並曾在巴黎舞台上主演《水仙女》和《奧菲莉亞》,受到巴黎社交界的讚譽。

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不久和妹妹容齡一起被慈禧太后詔進宮中充作「御前女官」。

德齡、容齡這兩位「海歸派」的到來,給古老的紫禁城帶來了一股時尚之風。當時美國公使康格夫人、西班牙公使德卡賽夫人、日本公使內田夫人等外國駐華使節夫人入宮拜見時均由德齡陪同並擔當翻譯,德齡還爲光緒皇帝講授英文,並經常爲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譯讀國外的報紙,爲清宮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德齡姐妹還與美國公使康格夫人和海軍提督伊文思夫人接洽,邀請美國藝術家卡爾女士爲慈禧太后畫像。這是油畫藝術第一次進入清宮,畫像中的慈禧,身著黃袍,手戴翡翠手鑼一對及翡翠護指,頭戴玉蝴蝶及鮮花,狀頗適然,整幅畫作筆法精致細膩栩栩如生,令人歎爲觀止。此畫原藏於美國斯密桑寧基金會國家美術文物典藏署,現存於台灣。

受德齡姐妹的影響,慈禧對於西方的衣著和化妝品也逐漸接受。從前她的化妝品全是宮中自製,自德齡入宮後,慈禧對西人化妝品有了一些瞭解,也産生了興趣,所以當德齡向她推薦法國染發膏時,她欣然同意,使用後讚賞不已,從此國外化妝品進入了古老的中國宮廷。慈禧對於西服也有興趣。給她畫像的卡爾女士就曾這樣評論過:「太后極喜西裝,謂亭亭玉立,飄飄如仙子之舞,極惹人愛。」正因爲慈禧對西服的喜愛,所以德齡入宮後,慈禧特別恩准她可以穿西服,這在大清歷史上是罕見的。

至於德齡、容齡在宮中的地位問題,有文章說據清宮老人回憶當年慈禧太后70壽辰萬壽節期間,慈禧曾特封她們爲郡主(和碩格格),由於西方沒有公主郡主之分,傳到外國便傳成了德齡公主。其實按清代的制度來看,只有皇帝親生或過繼的女兒才能稱公主,親王的女兒稱郡主。從德齡父親的身世和職務來看,德齡不可能是公主。

1905年3月,德齡因父病出宮赴滬。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齡以「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

1907年,德齡和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後改做報館記者)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後隨夫去美國,從此走上了用英文寫作的道路,著有《金鳳》、《蓮花瓣》、《慈禧禦苑外史》、《光緒泣血記》、《皇室煙雲》、《清宮二年記》、《童年回憶錄》等書。

1927至1928年間,德齡曾回國逗留,並於期間親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語清宮戲。同時找到小德張等人,進一步回憶收集清宮資料。此期間,德齡因愛子薩都斯早夭,已與丈夫離異。

抗戰爆發後,德齡多次在美參加「中國之夜」及「一碗飯運動」等活動,支援祖國的抗戰事業。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發動海外華人華僑同仇敵愾,共禦外辱。德齡曾追隨宋慶齡在海外從事愛國救亡運動,為給抗日軍民籌集經費和物資做出了貢獻。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不幸遭遇車禍而亡,享年58歲,當時重慶中央通訊社還專門為此發過一條電訊,其標題即為「德齡公主撞車身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