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四川大地震

四川─2008年5月12日下午二時二十八分前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個省,省會位於成都。四川由於歷史悠久、物産豐富、風光秀麗,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原位於四川一帶的川峽路一分為四,設立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地理

地形

四川位於中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是中國內陸腹地省份之一,介於東經97°21′-108°31′和北緯26°03′-34°19′之間,全省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21公里,面積48.41萬平方公里。四川西部地區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東部地區則大都位於四川盆地內。四川與重慶、陝西、甘肅、青海、雲南、貴州和西藏自治區接壤。

以龍門山-大涼山一線為界,四川大致可分為東部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區,以及西部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區。四川地形複雜多樣,包含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秦嶺-大巴山山地等幾大地貌單元,地跨中國地勢第一及第二階梯,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全省最高點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水文

四川省除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小部屬黃河流域外,其餘均屬長江流域。長江也是流經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稱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賓後稱長江。長江四川境內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四川是中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大量水電站。

四川省湖泊大多分佈於西部和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區,以冰蝕湖、溶蝕湖、堰塞湖為主。全省共有大小湖泊1000多個,著名湖泊有邛海、瀘沽湖等。四川北部的若爾蓋地區是中國重要的沼澤濕地區。

氣候

四川處於亞熱帶,由於地形和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氣候複雜多樣。大致的說,東部的四川盆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而西部的高原地區受地形影響,以垂直氣候帶為主,該地區從南部到北部,氣候類型由亞熱帶逐漸過渡至亞寒帶,而垂直方向上則分佈有從亞熱帶到永凍帶的各種氣候類型。四川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

  • 氣溫

    東部的四川盆地年平均氣溫14~19℃,比中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如長江中下游地區)高1℃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3~8℃,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5℃~29℃,春季及秋季氣溫則接近年平均氣溫。該地區四季分明,無霜期為280~300天。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小於8℃,其中1月平均氣溫-5℃左右,7月平均氣溫也只有10℃~15℃,全年無夏,冬季漫長。而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氣溫因地形而異,一般谷地為15℃~20℃,山地為5℃~15℃。

  • 降水

    東部的四川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其中盆地周邊山地多於盆地腹地,而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地區,達1300~1800毫米。從季節上說,四川冬季降水最少,僅占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幹夏雨,雨熱同期。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區降雨稀少,年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其中金沙江河谷小於400毫米,是全省最乾旱的地區。該地區幹雨季分明,6~9月為雨季,降雨占全年總雨量的70~90%;11~4月為幹季。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幹濕季節分明。

旅遊資源

四川旅遊資源豐富,其自然及人文景觀每年都吸引了衆多遊客前往觀光。2004年,四川全省旅遊總收入達566.23億元,占全省GDP的8.6%,接待海外遊客96.6萬人次,國內遊客超過1億人次。

四川現有世界遺産5處(見下表),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的自然保護區4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17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7處,國家級森林公園25處,世界地質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7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0座。

四川的世界遺産
名稱 類型 登錄時間 地點
九寨溝風景區 自然遺産 1992年 阿壩
黃龍風景區 自然遺産 1992年 阿壩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 自然文化雙重遺産 1997年 樂山
青城山和都江堰 文化遺産 2000年 成都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産 2006年 成都阿壩甘孜雅安

雖然四川擁有的旅遊資源在中國名列前茅,但2004年四川省旅遊總收入僅處於全國第9位,與自己的豐富資源極不相稱。四川在旅遊的投入及宣傳上都不盡人意。

行政區劃

按地級(含副省級)行政區來劃分,四川現轄1個副省級城市、17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按縣級行政區來劃分,四川現轄43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20個縣和4個自治縣。四川下屬的地級行政區包括:

  • 副省級城市:成都
  • 地級市:綿陽、德陽、宜賓、攀枝花、樂山、南充、自貢、瀘州、內江、廣元、遂寧、資陽、廣安、雅安、眉山、達州、巴中
  • 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

另外,四川按照傳統區劃還可以被分為川西、川東、川南、川北,另外也有川邊、下川東、川西北、川西南的劃分方法。

經濟

2004年全省生産總值6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2.7%,系11年來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394.2億元,增長5.9%;第二産業增加值2690億元,增長17.7%;第三産業增加值2471.8億元,增長10.9%。

人口

2006年,四川總人口達到8673萬人,四川的人口絕大多數是漢族(95%)。少數民族雖然只占人口的5%,但總數達415萬人,居全國第8位。其中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依次是:彜族(212萬)、藏族(127萬)、羌族(30萬)、苗族(15萬)、回族(11萬)。

文化

由於四川盆地的地理因素,四川存在盆地意識,四川文化也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文化。

四川人的方言被稱為四川話,其語言主要屬於官話方言。大量的發音都和普通話相似,但聲調基本上都不一樣。四川方言有一些特殊的辭彙。 在漢語方言學上,四川方言包含五個方言片,即成渝片、灌赤片、黔北片、昆貴片和粵北片。前四片都屬於官話方言西南官話,粵北片屬於客家話。其中成渝片占絕大多數,特點是古入聲字歸陽平,翹舌音極少或沒有,鼻邊音(n和l)多數地區不分;其次是灌赤片,與成渝片相比,聲、韻母與南方諸方言都更接近,入聲字歸陰平(雅棉小片),或歸去聲(仁富小片),或自成調類(不帶塞音韻尾,岷江小片)。粵北片又稱「土廣東話」,屬於客家話,與其他四片差異很大,不能相互通話,而粵北片區又散佈在成渝片和灌赤片的地區中,常被稱作「客家方言島」。

宗教

四川道教文化發達。東漢順帝漢安元年(西元142年),張陵奉老子為教主並尊其為「太上老君」,以《道德經》為核心經典,在今成都市大邑縣鶴鳴山中創立道教。張陵被道衆敬稱為「張道陵」或「張天師」。道教早期稱為「天師道」或「五鬥米道」。

佛教傳入四川盆地的最初年代尚不能確定。根據地方誌記載中的漢代古寺推斷,東漢時佛教就應已傳入四川。有文字記載的傳入是東晉哀帝興寧三年(西元365年),有位叫法和的僧人從中原來到四川,為佛教在四川的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四川西部部分藏族聚居區信仰藏傳佛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