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世博會 - 申辦、亮點和展望申辦歷程:一場跨越十年的國際競逐大阪的世博會申辦之路始於2015年。日本政府與大阪市聯手提出申辦計畫,目標是通過世博會推動關西地區的經濟復甦,並展示日本在科技、環保與社會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然而,這場競逐並非一帆風順。 2018年,國際展覽局(BIE)投票前的關鍵階段,大阪面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與阿塞拜疆巴庫的強力競爭。日本團隊以三大優勢脫穎而出:
2018年11月,BIE第164次大會上,大阪以92票中的60票壓倒性勝出,成為2025年世博會主辦城市。這一結果不僅是對大阪的信任,更彰顯國際社會對日本推動全球議題的期待。 阿塞拜疆的巴庫是競逐2025世界博覽會主辦權的城市之一。 俄羅斯葉卡捷琳堡代表團在國際展覽局(BIE)投票前作最後陳述。 參與國家與亮點展館:全球創意的交鋒截至2024年6月,已有超過150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確認參展,創下世博會歷史新高。各國展館設計紛紛以「未來社會」為核心,展開技術與文化的競演。 此外,非國家館也亮點紛呈:聯合國館將推出「SDGs沈浸式體驗」,而比爾·蓋茲基金會的「全球健康館」則展示mRNA疫苗的下一代技術。 挑戰與期待:超越盛會的長期遺產儘管各界對大阪世博會寄予厚望,挑戰仍不容小覷。首先,高達3500萬人次的預期訪客量(其中30%為國際旅客)對大阪的交通與住宿承載力構成壓力。其次,部分環保團體質疑夢洲開發對海洋生態的影響,要求主辦方公開環境評估數據。 然而,若成功落實規劃,大阪世博會將留下深遠遺產:夢洲場館會後將轉型為「國際創新園區」,吸引研究機構與新創企業進駐;而日本政府更計劃以世博會為契機,加速關西地區的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在2030年成為「全球首個零碳城市群」。 未來,從這裡開始從1851年倫敦水晶宮的蒸汽機,到2025年大阪的AI與再生能源,世博會始終是人類對未來想像的縮影。當各國展館在夢洲島上交相輝映,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科技盛宴,更是全球社會在分歧中尋求共識的努力。或許正如本屆主題所言——「設計未來社會」的答案,不在某個展廳裡,而在每個參與者共同編織的網絡中。 2025世界博覽會不僅是一場科技盛宴,更是全球社會在分歧中尋求共識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