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手語

香港手語歷史

坊間有關香港手語起源的記載甚少。較為詳盡的記載見於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一九八七年出版的《香港手語源流發展》一書。紀錄了1949年中國解放後香港聾校老師及社工的回憶軼事。六十年代所創立的華僑聾啞學校,為現今香港手語奠下了重要的基石。一群由南京、杭州及上海移民過來的聾人創立了這所學校,一併帶來了屬於自己本鄉的中國手語方言。

在同一時期,香港大概有七至十間為聾童而設的聾校或聾童會。這些機構的職工及老師中,有部份是從大陸移民過來的聾人,也有一些是本地的健聽人士,而後者又從前者身上學會了手語。當時大部份聾校或聾童會都採用手語作為教學,畢業的學生都能操流利的手語,因此香港手語亦逐步發展起來。但時至今日,基於聾童數目下降和政府推行的融合教育政策,香港目前只剩下一所聾童學校,它奉行以口語為主的教學語言政策,但有限度地納入手語爲教學語言。故此,能操手語的聾人正逐步減少。

總括來說,香港手語初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南京、杭州及上海手語的影響。香港手語及上海手語的基本詞彙有大約百分之七十七的同源語。這些年來,香港手語詞彙一直保留著跨語言影響的痕跡,例如:有一些香港手語詞彙源自中國手語、台灣手語和中文文法手語 (signed Chinese)。不過,跨語言的影響是否都出現在句法的層面上,仍有待語言學家考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