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莎士比亞與湯顯祖

莎士比亞、湯顯祖的共通之處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在同一時代成長與創作,作品都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時至今天亦經常被搬演,對東西的社會、文化有很高的影響力。以下綜合他們的共通之處:

學者的評價

一些學者早年已經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進行比較:1946年,戲曲學者趙景深提出了五個相同點:首先是生卒年幾乎相同(莎士比亞1550 - 1616年,湯顯祖1564 - 1616年);其次在戲曲界佔有最高的地位;第三是創作內容都善於取材他人的著作;第四為不守戲劇創作的清規戒律;第五是劇作哀怨動人。

學者徐朔方在1964、1986及1987年撰寫湯顯祖及莎士比亞的比較文章,探討得較為深入。徐氏指出,莎士比亞和湯顯祖雖然時代相同,但戲劇創作傳統則有差別。在創作形式上,莎士比亞創作話劇無疑較開放,但湯顯祖則要按照依譜按律填寫曲詞詩文,創作空間及難度更大。從社會時代方面來看,湯顯祖生活的明代社會,畢竟比莎士比亞的伊莉沙白時代封閉及落後,因此湯顯祖能夠寫出《牡丹亭》杜麗娘如此勇敢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是相當難能可貴。

開放式結構的戲劇

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主要作品均為戲劇,採用了開放式的結構。莎士比亞的戲劇沒有採用西方古典戲劇的三一律 (時間、地點、動作的一致),敘事結構非常自由、流動,時間和地點不受舞台約束。湯顯祖撰寫的明傳奇劇,長度和結構也比較自由,跟元雜劇只有三、四幕戲的慣例有不同。 以《牡丹亭》為例,此劇有55齣,演出的時長根據不同需要也有彈性,可以演一個晚上、兩至三晚,也可以演出六晚超過20小時,某些部分更可以抽起來單獨演出。

悲喜交集的劇情

莎士比亞的創作,主要強調人文主義精神,像是和平、慈愛、理性等價值觀,早期作品較多正面的宣揚,後期作品則強調人文精神和現實環境之間的矛盾掙扎。湯顯祖在辭官後創作戲劇,因為親眼經歷官場、封建社會的黑暗,則有強烈的批判性,宣揚個性解放,從現實的約束中擺脫。而古希臘時期的戲劇,悲劇和喜劇界線相當分明,而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作品都是悲喜交融,長於抒情,將人世間的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豐富華麗的詞藻

湯顯祖自幼飽讀詩書,吸收六朝的麗辭俊語,以及唐宋八大家的豐沛語韻,在作品中創作的詞句流麗華美,如《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經過數百年的唱誦,成為家傳戶曉的戲文。莎士比亞在劇作中有出色的英語運用,除了靈活運用不同修辭,也廣泛採納民間語言,詞彙運用多達15,000個。是故莎士比亞的作品的語彙,構成英語語言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少名言彙編書籍摘抄莎士比亞作品的文句,也比其他作家的作品為多。

從人民生活中取材

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劇作,都是取材自民間傳說、歷史典籍及其他文學作品。他們都善於處理現成的題材,以深邃的思想、敏銳的洞察力及深厚的藝術功力,表現了社會本質和民眾的心聲,而且有卓越的新意和鮮明的現實價值。而且二人相當注意作品的戲劇性,悉心構建和安排戲劇衝突,刻畫人物性和和表現主題,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在作品裡主要描寫人類的情感,但亦保持人文主義中的理性,好像莎士比亞曾經提到「毫無節制的放縱,結果會使人失去自由」。

運用民族神話傳奇

莎士比亞和湯顯祖不約而同利用神怪、傳奇等因素來烘托戲劇情節。莎士比亞作品中的精靈、神祇和古希臘、羅馬有密切的淵源。湯顯祖傳奇劇中出現過的判官、陰曹地府帶有濃厚的中國民間色彩。莎、湯的作品都有鬼魂顯靈的元素,這些神怪、傳奇手法的運用,為戲劇增加了撲朔迷離的色彩,並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

超越生死的愛情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在作品中表現了情能夠超越生死,像《牡丹亭》的杜麗娘及《哈姆雷特》的奧菲利亞為了追求愛情而經歷了「朝向死亡的存在」,但兩者的區別在於,奧菲利亞在死亡中表現自己的「至情」,杜麗娘則為了「至情」還要復生。雖然湯、莎的作品都有復活和開棺的場景,但從「至情」的處理來看,湯顯祖作品中的情不僅超越生死,也超越了人和動物的界線。而莎士比亞的作品當中,浪漫劇的主人翁雖然得以復活,但「死亡」的狀態下是無法進行戀愛的,不會出現「人鬼戀」的情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