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品

設固定陳列及臨時展覽,固定陳列展品需兩年更換一次,展出北京故宮文化歷史及與宮廷生活有關的文物,其他展廳則陳列故宮的書畫、陶瓷、器物和其他藝術收藏。大多展品從未在北京故宮展出。北京故宮將於2022年初分批運送800多件文物來港,當中近160件屬於一級國寶級文物。

現時展覽組合擬定以「金木水火土」為主題,展藏分為「文物修復」、「御膳房炊具餐具」和「兒童玩具」等。

開幕展覽,北京故宮博物院將借出914件文物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涵蓋多種藏品類別,包括書畫、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玉器、漆器、玻璃、首飾、雕塑、圖書典籍、古代建築等,時間跨度為5000年。展期由一個月至超過一年不等,由於古代書畫一類的紙質或絹本文物,對光照、溫度濕度十分敏感,因此部分文物需要輪換展出,展出後要回到北京故宮「休眠」數年。

文物中有166件屬「國寶」級,絕大部分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包括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和《洛神賦圖》(北宋摹本)。開幕展將包括35件唐宋書畫名作,是近15年來故宮所藏古代書畫瑰寶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境展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話題展品:

獅子玉

作品創於清乾隆八年(1743 年) ,此馬名「獅子玉」,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進獻的貢品,由耶穌會教士畫家郎世寧繪製。 畫作以絹本水墨設色立軸製成,筆觸極為細膩,可見其白馬的矜貴程度,難怪是貢品。

洛神賦圖

三國文學家曹植在其名作《洛神賦》虛構了自己與洛神之間淒美的愛情故事。 這一經典的文學母題,成為了歷代書畫創作的靈感來源。作品以連續的構圖,描繪了曹植與洛神從邂逅到分離的多幕情景。畫面敷色濃艷,用筆如春蠶吐絲般細勁綿 延,人物幾乎與山、樹等大,體現出 樸稚拙的六朝繪畫遺韻。

花籃圖

本品是南宋畫院畫家李嵩罕見的傳世花卉畫精品,更是體現宋代宮廷工筆花卉畫風格的代表作。畫中繪有一個花籃,籃內精心插放著五六種在夏季 綻放的花材:蜀葵、梔子花、夜合花、萱花(金萱和紅萱)、石榴花。 畫家先以墨線勾勒花卉的輪廓與花籃上繁密的編織紋路,再以白粉、花 青、赭石等染色,整體色調穠麗而雅緻。

乾隆款畫琺瑯八稜開光山水花鳥圖提梁壺

壺身以銅為體,表面鍍金,再以畫琺瑯裝飾。設計結合中西元素,外型借鑒當時外來式樣,壺身各圖卻是中國傳統工筆風格。除用料與技巧上乘之外,此壺設計亦兼顧實用:把手加上金星玻璃珠襯托,既美觀又能 有效防滑;另配有小油罐供燃料點燃加熱。 

萬國來朝圖

將萬國來朝使團朝貢的場景繪於畫面,場面宏大十分熱鬧。每到元旦朝賀慶典,各國度、各民族朝賀賓客穿著豔麗的服裝,外貌氣質各自不同,帶著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貢品雲集在太和門外,在左右兩側指定區域內人頭攢動、等候乾隆皇帝接見;展示出宮廷建築羣的宏偉壯觀和天朝大國、萬國來朝的盛世氣派。

彩雲蝠壽字金龍紋男龍袍

此袍飾有九條五爪龍,前、後身各三條,兩肩各一,以及大襟遮住的底襟上一條。雖然五爪龍紋並不限於皇帝使用,但依據乾隆朝的冠服制度,只有皇帝的袍服上才能配有十二章紋,如胸前斧形的「黼」紋, 用以彰顯皇帝的至尊地位和至善美德。適應特定禮制場合和活動之需,皇帝要相應穿戴特定類型和款式的冠服。乾隆帝曾在一天裡換衣多達七次。 

白釉孩兒枕

此枕乃由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所燒造,同類例子傳世品極為罕見。清代乾隆帝甚愛定窯白釉孩兒枕,並曾為其賦詩多首,其中一首謂:「伏猶曲四體,醒自瞪雙睛。憐爾供人寐,已恆寐不成。」 

青花龍穿花紋扁壺

此扁壺外形仿中東地區器皿,瓶身以該地區進口的鈷料「蘇麻離青」繪就,發色濃艷。 龍的形像矯健生動,穿梭於纏枝花之間。此器皿反映出明朝與伊斯蘭世界的交往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