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龍的形象、化龍的過程和分類

龍的形象

龍的形象歷來有不同說法,而根據《說文解字》記載,說龍的樣子似披鱗的長蟲,可明可暗,可大可小,亦可長可短,除說明瞭是條狀披鱗外,其他特徵都是不定數的。

至於《廣雅·釋螭》中則提到龍分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兩角為龍,獨角為蛟,無角為螭,無腳為蠋。

《廣雅·釋螭》中則提到有翼者稱為應龍。

東漢學者王符就認為,龍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駝頭、蜃腹、虎掌、鷹爪、魚鱗、蛇身,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形象(也稱作九不像),與現今流行的形象已非常接近。然而,又有一稱,龍具有「蝦眼」、「鹿角」、「牛鼻」、「狗嘴」、「鯰鬚」、「獅鬃」、「鷹爪」、「魚鱗」、「蛇身」九種動物所組成。

化龍的過程

其中流傳較廣的有兩則:一種說法是龍原本是地上的蛇,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來吸收天地靈氣與日月精華,蛇變為蛟,蛟又經過蛻變最終才成為龍,才具有掌管風雨和飛天的能力,即古代《述異記》中所謂「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蛟千年化為龍。

另一種說法是,古時大海裡有一座門,叫做龍門。這個龍門很大,大到看不到全貌。有一天,一條鯉魚游到了龍門下被擋住了,鯉魚就想跳過龍門游到其他地方。經過無數次跳躍,鯉魚終於跳過了龍門,但此時鯉魚卻變成了另一種形象,長長的身體布滿鱗片,頭上有兩個像鹿角的角,又長出了4條腿,還有著鷹爪,上能通天,下能潛海,又有呼風喚雨的能力。這個傳說後來變成的「鯉魚躍龍門」的故事。

「魚化龍」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代。

分類

似龍而非龍
  • 燭龍:人面龍身而無足。

    燭陰又名燭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記載於《山海經》之《海外北經》與《大荒北經》。

  • 螭龍:無角而黃,像龍的猛獸,另有一說為無角的雌龍。

    中國青銅螭龍,土於河北易縣

  • 鼇龍:海中大龜,另有一說為鰲魚,龍頭魚身,魚躍龍門而來。

    坐落於澎湖三號港的鼇龍。

龍屬近親
  • 虺 : 一種親水似蛇的爬蟲類。虺蜥二字古相通,進代認為虺是指像蜥蜴的蠑螈或鱷。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虺五百年化為蛟。
  • 蜃 : 能吐氣,形似大牡蠣,有巨大的文蛤的說法,或是龍的一種。
  • 麒麟:公獸為麒,母獸為麟。
  • 龍馬:馬身而龍鱗。
  • 蛟龍:有鱗曰蛟龍,棲息在湖淵等聚水處。
龍種
  • 虯龍:有角曰虯龍,一說無角,小型的龍。
  • 蟠龍:無角,指的是伏在地上的龍。
  • 蚑龍:有角,雙角為蚑龍。
  • 應龍:有翼曰應龍。
龍的象徵
  • 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
  • 龍王:道教和佛教的神祇。
  • 赤龍:四海龍王之一。
  • 黃龍:在古代有的皇權的象徵。
  • 五爪金龍:皇權中只能由皇帝使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