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疫苗

接種疫苗爭議

接種疫苗的爭議主要針對疫苗的效用、安全及需要,亦涉及醫學道德、倫理和法律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將「疫苗猶豫」列為2019年十大全球衞生威脅之一。

科學界廣泛認為,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儘管如此,反對疫苗接種人士依然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質疑疫苗的安全性,導致接種率下降,使得可經接種疫苗預防的疾病(如麻疹和百日咳)在社區爆發,甚至導致死亡。雖然科學證據已經否定疫苗能導致自閉癥,但依然有家長延遲或拒絕為其子女接種疫苗。現代社會中,質疑疫苗安全主要原因為錯誤假設疫苗的副作用,以及相信片面或虛假的資訊(如顯示疫苗有副作用,但未被重複檢視的研究)。例如科學界在安德魯·韋克菲爾德提出麻腮風三聯疫苗可能導致自閉癥後發現其研究的漏洞,將研究評為「過去100年來最具破壞性的醫學騙局」後,麻腮風三聯疫苗又花費了數年時間才重獲大眾信任。

反對疫苗接種者亦質疑強制接種疫苗違反基本人權,使人無法自行決定醫療方案。有些反對疫苗接種者亦認為疾病是神給罪人的懲罰,用疫苗避免疾病會違反宗教教條。早期因為微生物及消毒等知識不足,疫苗確實曾導致傷亡,但疫苗研究發現,疫苗可以防止傳染病,減少死亡的機會,遠勝於其所帶來的副作用。疫苗的效果奠基於大眾對疫苗的信心。

疫苗的效用

大量科學證據顯示,大規模的疫苗注射活動是有效的。疫苗接種計劃曾幫助消除天花,脊髓灰質炎也幾乎因疫苗接種計劃而遭根除。此外,自1988年美國開始注射流感嗜血桿菌的疫苗後,因流感嗜血桿菌導致的疾病(如細菌性腦膜炎及其他兒童重癥)的感染人數下降超過99%。若某一年在美國出生的兒童,從出生到成年過程都接受完整的疫苗注射,估計可以減少三萬三千人死亡,也可以避免一千四百萬個感染病例。

某些疫苗反對者認為,感染人數下降不是因為疫苗,而是因為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得到改善,或者是在導入疫苗前,病癥的罹患人數就已經在下降。此說法沒有科學數據支持。在疫苗出現前,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發生率多半會隨時間而起伏,在疫苗出現後發生率幾乎降到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網站有一篇文章是要打擊對於疫苗的誤解,其中提到「我們要相信每個疾病都在相關疫苗導入時,恰好因為衛生改善而造成感染人數快速下降嗎?」。
有些批評者認為因為疫苗而產生的免疫是暫時的,需要追加疫苗接種,而罹患疾病後仍存活的人會有永久的免疫力。

公共衛生

不完整的疫苗接種會增加整個群體的風險,也包括那些已接種疫苗的人,因為不完整的疫苗接種降低了群體免疫。例如麻疹疫苗是在九個月及十二個月時接種,在兩次接種之間沒有母體抗體的期間以及有自然感染的可能,表示這段時間的嬰兒仍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感染。若所有的兒童都在規定時間接種疫苗,群體免疫可以減輕感染的可能性。在傳染病爆發或是即將爆發時,大規模的疫苗接種是最可以被接受的增加群體免疫力方式。當研發了新的疫苗,大規模接種也可以讓有免疫力的人數量迅速增加,因此提昇群體免疫力。

增加群體免疫力也有助於一些免疫能力較弱的人。一些兒童因免疫能力較弱,無法接種特定疫苗,因此要靠其他人接種疫苗來讓不容易感染對應的疾病。若免疫能力較弱的兒童周圍都是沒有接種疫苗且有對應疾病的人,這個兒童很可能會感染這種疾病,而他感染後的結果顯然會比免疫能力正常的兒童要嚴重。提昇群體免疫力及(對有正常免疫系統的人)強制疫苗接種可以減少這類的風險。

經濟有效

和急性及慢性疾病的治療比較起來,常用的疫苗是促進健康的方法中,一個經濟有效而且是預防性的方法。美國2001年針對七種疾病的定期疫苗定期接種,估計在每個生育年度節省了四百億美元,其中包括一百億美元的直接健康成本、而社會為了這些疫苗注射的效益約為成本的16.5倍。

安全性

很少人否認疫苗的快速發展對公共衛生的助益,較常見對疫苗的批評是對其安全性的質疑。正如許多醫學治療一様,疫苗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癥,例如嚴重的過敏反應,不過不同於其他醫學治療的是,疫苗是給健康的人施打,因此也會期待有比較高的安全標準。若疫苗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癥,其比例其實相當少,而且其併發癥風險比未施打疫苗時,可能罹患疾病的風險要小很多。隨著疫苗注射計劃的進展以及疾病發生率的下降,公眾的注意力開始從疾病本身的風險轉移到疫苗的風險,這也變成衛生主管機關要讓大眾繼續支持疫苗計劃的一大挑戰。

有關疫苗安全性的疑慮有固定的模式。一開始是一些研究者認為某種未知原因醫學狀況的發生率增加是因為疫苗的副作用所造成,同一群研究者的初始研究及後續研究在方法論上都有問題,多半是數量不足的受控或非受控病例系列。有關疫苗的副作用過早公佈,在受到疫苗副作用影響的人身上產生共鳴,而且低估了放棄疫苗接種可能帶來的潛在危害。其他研究團體設法要複製初始的實驗結果,但就無法成功複製。最後需要再花許多年的時間才能讓大家對疫苗重新恢復信心。歸因於疫苗的不良反應一般都是來源未知、發病率上升、有一些生物合理性、發生時間接近疫苗接種的時間,而且有可怕的後果。幾乎所有的例子中,疫苗對公共衛生的影響都受到不同文化的限制,因此各國擔心的疫苗及副作用可能也有不同:可能英語系國家擔心疫苗造成自閉癥,法語地區擔心另一種疫苗造成多發性硬化,而尼日利亞人擔心其他疫苗會導致不孕。

自閉癥爭議

雖然有媒體引用了韋克菲爾德關於疫苗與自閉癥的觀點,認為疫苗可能導致兒童的自閉癥,但目前沒有證據證實疫苗會造成自閉癥。

硫柳汞

硫柳汞是抗真菌藥,在多劑量的疫苗(一個疫苗小瓶中的劑量是多人份的劑量,需為幾個人注射後才會用完)中可以避免疫苗受到污染。不過硫柳汞雖功效良好,但因為其中含汞,在使用上有造成相關爭議。1999年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及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基於減少可能風險的預防原則下,要求疫苗製造商儘快在疫苗中停用硫柳汞。現在在所有美國及歐洲的常見疫苗中都沒有硫柳汞,只有在一些季節性流感疫苗中才可能出現(因為製造過程關係,仍然會有痕量的殘留,最高殘留量約1μg,約美國成人每日平均汞攝取量的15%,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每日容許攝取量的2.5%。此一舉動開始讓大眾關注硫柳汞是否是造成自閉癥的原因,不過目前認為硫柳汞不是造成自閉癥的原因,因為自從兒童疫苗中停用硫柳汞後,自閉癥發生率仍然繼續的增加。目前還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可以證實接觸硫柳汞是導致自閉癥的因素之一。2000年起,有些美國家長認為是疫苗中的硫柳汞造成他們小孩的自閉癥,希望從聯邦基金中取得法定的賠償。2004年的醫學研究組織(IOM) 委員會認為含硫柳汞的疫苗和自閉癥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麻腮風三聯疫苗

1998年時安德魯·韋克菲爾德及多名共同作者在《柳葉刀》期刊發表論文(此論文後來被期刊撤回),其中提到12名兒童在注射麻腮風三聯疫苗後,就出現自閉癥光譜中的一些癥狀,從此麻腮風三聯疫苗就成為英國相關爭議的焦點之一。在1998年的研討會中,韋克菲爾德認為若三種疫苗分開注射,而不是一起注射,可能會比較安全。不過論文中沒有有關此一論點的支持,而隨後許多同行評審的研究也沒有發現疫苗和自閉癥之間的關係。之後發現韋克菲爾德有獲得資金援助,資金來源是向疫苗製造商提出訴訟的訴訟當事人,而韋克菲爾德並未將此利益衝突的情形告知同事或醫學主管機關。若《柳葉刀》期刊編輯知道有此情形,韋克菲爾德的論文也就不會在雜誌上發表。韋克菲爾德因為其科學證據的問題飽受批評,而且普遍認為他的論文造成疫苗注射率的下降。(在此研究發表後,英國的疫苗注射率降到原來的80%),而其研究也有利益衝突的道德問題。疫苗和自閉癥相關性論文的共同作者有12人,有10名在2004年宣佈撤消在該篇論文中的署名。2010年時,《柳葉刀》期刊編輯正式的撤回此一論文。韋克菲爾德因為在該篇論文中有意的偽造研究資訊,被英國醫學總會取消英國註冊醫師資格,並且禁止在英國從事醫療行為。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醫學研究組織、以及英國國民保健署都認為無法證實麻腮風三聯疫苗和自閉癥之間有關。Cochrane圖書館進行的系統研究也認為麻腮風三聯疫苗及自閉癥之間沒有可信的關連,而麻腮風三聯疫苗可以預防會造成許多傷亡及併發癥的疾病,因此大眾對三聯疫苗缺乏信任一事已經傷害了公共衛生,而大部份有關麻腮風三聯疫苗設計以及安全性結果的研究是不充份的。
2009年時《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韋克菲爾德在其1998年的論文中修改病患數據並且誤報其結果,製造和自閉癥之間的關聯性。2011年英國醫學期刊說明韋克菲爾德如何偽偽造數據,以達到預期的結論。此期刊的評論認為韋克菲爾德的研究是「覆雜的詐騙」,降低了疫苗接種率,造成上百萬的兒童置身危險之中,而且讓許多的精力及資金轉向,沒有去研究真正造成自閉癥的原因。
美國的美國國家疫苗傷害賠償計劃在2009年2月12日的特別法庭審查裁定,自閉癥兒童的父母認為疫苗造成子女自閉癥的論點不成立,無權獲得賠償。

疫苗過載

疫苗過載是指一次同時給多種疫苗(如三合一疫苗),使兒童的免疫系統減弱,反而造成不良反應的情形。科學上的證據強烈的反對疫苗過載的論點,不過有些自閉癥兒童的家長仍認為疫苗過載是造成自閉癥的原因。這類論點也使得家長延後兒童的疫苗接種,甚至不進行疫苗接種。這類家長的誤解也是兒童疫苗接種的一大阻礙。

許多疫苗會用鋁化合物為疫苗佐劑,以增強疫苗的效果。鋁似乎可以模擬少量的組織損傷,甚至造成少量的組織損傷,讓身體免疫系統認為是嚴重的感染,會有比較顯著的反應,也讓免疫應答的效果可以加長。有些這些化合物會造成紅腫、發癢以及輕微的發燒,不過目前還沒看到在疫苗中用的鋁化合物造成嚴重副作用的例子。有些案例中,含鋁疫苗與巨噬細胞肌筋膜炎(MMF)有關,這是局部的顯微病變,在組織中會含有鋁鹽,可能會持續8年的時間,不過最近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在檢體中有巨噬細胞肌筋膜炎的病例中,沒有出現特殊的臨床癥狀,也沒有證據顯示含鋁疫苗對健康有重大威脅,或是會造成免疫實務上的變化。在嬰兒出生的前六個月中,在日常飲食(如母乳及嬰兒奶粉)中攝取的鋁多於疫苗中含的鋁。

搖晃嬰兒綜合癥

像Harold E. Buttram等反疫苗人士曾認為搖晃嬰兒綜合癥其實是疫苗造成傷害的結果。Buttram是支薪的法律專家證人,許多搖晃嬰兒綜合癥的訴訟請他擔任證人,最有名的是Alan Yurko的案例。

炭疽疫苗

美軍為了避免在海外作戰的軍人感染炭疽病,要求其軍人接種炭疽疫苗,不過許多軍人拒絕接種,美軍一度也暫停接種,後來威脅要將拒絕接種的軍人提交到美國軍事法庭。

流感疫苗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時,法國及其他國家質疑2009年H1N1流感疫苗,許多法國團體批評流感疫苗,認為有潛在的危險性,可能是為了促進更大規模的政治及文化議題而出現的產物。

其他安全問題

其他有關疫苗安全問題的論點也也常在網路、非正式會議、書籍報章或是研討會上提出。這些假說包括疫苗會造成嬰兒猝死癥、癲癇發作、過敏、多發性硬化癥以及像1型糖尿病之類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也有假牛腦海綿狀病變、C型肝炎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研究者已針對這些假說進行確認,結論是目前使用的疫苗符合很高的安全標準,大眾媒體對疫苗安全性的批評並不合理。已針對這些假說進行大型且經過良好控制的流行病學研究,結論無法支持疫苗會造成慢性疫病的假說,而且有些疫苗對自體免疫疾病有預防效果的可能性,高於疫苗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性。

個人自由

有些人反對強制性疫苗接種的原因是認為政府不能侵犯個人選擇醫療方式的自由,即使這種選擇自由可能增加本人及其他人的風險時也不例外。有些人的想法認為若疫苗接種計劃成功的減少了某種疫病的威脅,就會減少感染此一疾病的機會,若整個社會都已不會得到這種疾病,那拒絕接種疾苗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失。不過若太多人搭便車不接種疫苗,想要因為群體免疫而讓自身不感染疾病,當接種疫苗的人比例低到一定程度時,就不會有群體免疫的效果了。

在美國的強制疫苗接種會受到反政府人士或是自由主義者的反對,他們在意的是公部門和私營企業之間的合作,他們指出因為疫苗研究的資金(可能來自私營企業)及錯誤資訊,可能會有利益衝突的問題(Wolfe, Sharpe)。也有些人認為,為了讓強制疫苗接種可以廣泛的預防疾病,不但要有足夠的疫苗,讓願意接種疫苗的人可以有免疫力,其群體免疫的效果也要強到讓因為個人信仰而不接種疫苗的人也不會患病。

小孩是否接種疫苗多半是由父母所決定的。但小孩是否要接種疫苗的道德議題比一般父母對子女醫療所做的決定要複雜很多,因為未接種疫苗,患病卻無癥狀(或是癥狀輕微)的人會傳播疾病給免疫系統較弱(多半是兒童及年長者),不一定適合接種疫苗的人。因此雖然還沒有法律規定,但有些學校及手術室已禁止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進入。在急癥室及緊急護理設施也出現另一種併發癥,有些未接受疫苗的人會在感染疾病,有相關癥狀後進來接受治療,而其他免疫系統較弱的兒童就暴露在病原體的威脅下。

宗教上的原因

在疫苗問世時,就有人因為宗教的原因而反對疫苗。當時有些基督徒認為若上帝要一個人因為天花而死亡,那人們用疫苗讓他免於死亡,違反神的心意,這就是犯罪。現在教會中幾乎沒有這樣的論點,不過仍然有其他因為各種宗教因素反對疫苗接種的人,當未接受疫苗接種的兒童多到足以使群體免疫失效,影響到其他人時,就出現了倫理學上的困境。許多政府允許兒童的父母因為宗教因素而不讓兒童接種疫苗,也有些家長因為其他因素不願讓小孩接種疫苗,但為了讓政府同意,謊稱是因為宗教因素而不接種疫苗。

以色列的Haredi burqa教派反對醫療治療及疫苗注射,因此至少造成一個嬰兒因為流感未接受治療而死亡。

截止2019年6月,美國有45個州允許因為宗教因素不注射疫苗,原本只有三個州(密西西比州、西維吉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例外,後來由於宗教信仰以及疫苗懷疑論者拒絕接種疫苗導致美國出現20多年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2019年6月13日,紐約州也禁止家長以宗教信仰為由不讓孩子完成入學所必需的疫苗接種。

1960年代時,有些疫苗(例如風疹)的培養組織,是由療病性墮胎的胚胎組織而來,因此這對反對墮胎的宗教就有道德上的風險。而天主教教廷對於製作風疹疫苗的胚胎細胞來源振示關切,認為天主教徒「基於良心需反對使用有道德問題的疫苗,並且有責任使用其他替代的疫苗。」。教廷的結論是在替代疫苗尚未出現時,可以接受天主教徒使用現有的疫苗,但是「現有可選擇的疫苗是非正義的,需儘快找到替代的疫苗。」

替代醫學

有些替代醫學的理論基礎是基於對疫苗的反對,其實行者也表示反對疫苗的立場,這包括部份的西方脊骨神經醫學、及部份順勢療法及自然醫學。其反對疫苗的理由很複雜,其中有些也反映了一開始這個群體形成的原因。

脊骨神經醫學

西方的脊骨神經醫學認為所有的病癥都可以追溯到脊椎,疫苗無法改善病癥,因此強烈的反對疫苗。創立脊骨神經醫學的丹尼爾·帕爾默(1845-1913)曾提到:「為了"保護"任何人免於得到天花或其他疾病,因此去接種骯髒的動物毒素,這是高度荒謬的事。」

順勢療法

許多問卷調查指出一些提倡順勢療法的人(特別是那些沒有醫療訓練背景的人)會建議病人不要接受疫苗接種。像澳洲有登記的順勢療法治療者中,認為疫苗是重要預防疾病方面的人只有28%,在悉尼接受問卷調查的順勢療法治療者中,有83%不建議接受疫苗接種。許多自然醫學治療者也反對疫苗接種。

順勢療法也有所謂的「疫苗」,稱為病質藥(nosodes),不過病質藥在醫學上是無效的,因為其中沒有任何活性成份,也不會激發免疫系統。若病質藥取代了真正可預防疾病的疫苗,是相當危險的事。有些醫學機構也開始處理病質藥造成的影響。在加拿大,順勢療法的病質藥標籤上需加上以下文字:「此製品不是疫苗,也無法取代疫苗的作用。」

財務上的動機

替代醫學提倡者倡導疫苗陰謀論,藉此銷售無效及昂貴的療法、營養補充品以及程序(例如螯合療法及高壓氧治療),聲稱可以修復疫苗造成的「傷害」,因而從中營利。順勢療法則是推動會引發過敏,類似「自然」疫苗反應的病質劑而獲利。其他可能會因提倡疫苗不安全而得利的人,包括組織對疫苗提供者訴訟案件及集體訴訟的律師及法律團體。而相對的,替代醫學提倡者指責疫苗產業為了產業的利益,在疫苗的安全及效果上提供錯誤的資訊,壓抑正確資訊,影響公共衛生政策的決定。

20世紀末的疫苗是種低利潤的產品,生產疫苗的公司也在漸漸減少。除了低利潤及其可能有的責任風險外,疫苗製造商也抱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及其他機構支付疫苗的價格過低。不過在21世紀時,因著疫苗Prevnar(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申請通過,以及少數像加衛苗(一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及Pediarix(五合一疫苗)等暢銷疫苗的販售,疫苗產業已大幅好轉,2008年的銷售收入超過10億美元。

2013年4月2日,根據一家專門分析政治動向的美國機構 — 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調查顯示,有20%的美國民眾投票認為,兒童疫苗導致了自閉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