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八月十一日

星期一和二,把握時間操練體能和曲藝。

星期三,《忠烈楊門》正式演出的前一天。所有演員齊集戲曲中心,作最後的「總綵排」。《忠烈楊門》可以說是香港粵劇史上數一數二的大製作,台前幕後共有170多人,比一般劇團所用的人手,多出了幾倍。這次演出,也用上不少舞台科技,如影片投放和特殊效果,其中需要處理事情之多和壓力之大,超乎想像。非常佩服班主「施姐」彭美施和藝術總監吳美英,她們的魄力和心思,令《忠烈楊門》成為殿堂級的製作。

星期四至日一連四晚的演出,順利完成,數十位獨當一面的武生武旦,在台上使出渾身解數,帶給了香港的粵劇戲迷一次震撼性的舞台體驗。

這次的成功,再一次引證了合作的重要,170多個崗位,從台上演員、樂師、武師、燈光和服裝,要無縫的接合,除了精密的安排外,那一份無私的團隊精神,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次飾演佘太君,是我演出生涯的一個突破。當時應施姐邀請接下角色,心情戰戰競競,不知道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演老角、唱平喉,不知道會不會令觀眾失望。幸好,不斷的研究角色和演練,終於交出成績。

多謝施姐和美英姐,和各位台前幕後的好隊友,讓我可以成位這次「世紀演出」的一份子。A good job well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