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一月八日

《荊釵記》正式演出在即,3號我們在演出場地作最後「響排」。所有演出人員都化好粧和穿上戲服,在已置好佈景的舞台排練,爭取最後機會以盡完善。

4號和5號《荊釵記》正式演出,一切順利!辛苦了所有台前幕後的手足、各位叔父前輩、香港藝術節的邀請和製作團隊。最重要的,當然是每一位購票到來欣賞的觀眾朋友!您們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這次雖然只演出兩場,但由開始收到藝術節朋友的邀約到公演,經歷了整整兩年時間,其中經過了香港最困難的日子,可想而知,我是如何珍惜這次機會。

作為監制,整體而言是滿意的。劇行裡有句說話叫「人包戲」意即在劇本上,需要好的演員為它賦與靈魂,而好演員,就是這次演出的重要一環。說到「人包戲」,不得不對家英哥的結拜兄弟尤聲普前輩致敬,他老人家多年來一直是「福陞劇團」的骨幹,差不多每次福陞的演出,尤聲普先生都有參與,伴著我們一起走過來。

至於我個人,我自覺在「唱」方面,比以往是有些提昇,技巧上掌握得比較好,對此,我要特別多謝譚兆威、佘嘉樂、彭錦信三位音樂老師、為我操曲,改進我的唱腔運氣、偷氣、咬字行腔....最後要多謝的,當然是我的好拍擋家英哥。雖然在排練時大家會有拗撬、但正式演出時、你是無可置疑的 Number One!

好朋友John和Lancy,6號邀請我和家英哥到他們家晚飯。有趣的是這可是算是一頓「三喜臨門」宴。第一件要慶祝的是John的公司上市,接著的是為「心姐」謝雪心慶生,還有是祝賀朱慶祥師傅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院士名銜。朱師傅是香港粵劇音樂界的老前輩,也是任白的御用絃樂師,在業界德高望重,獲得名銜是實至名歸。

近來忙著演出和排練,未有時間顧及個人興趣。7號那天終於可以重拾毛筆跟老師習字,也為自己減壓。

11月8日出席了劉克宣先生媳婦,劉志榮先生遣孀,梁淑莊女士的追思會。我跟劉家有點淵源,克宣叔曾於廣州「八和戲劇養成所」學戲,可說是「八和同路人」。而在當年拍攝「四季情」時,無意地提起他常常披著的絲棉鬥蓬,之後他太太竟然親手造了一件給我,這份心意我亦一直好好保留。說到志榮哥,是當時亞洲電視,前稱麗的電視的鎮台之寶。我們雖效力不同電視台,工作上鮮有合作,但為服務社會、貢獻香港和國家的心志,卻不謀而合。

至於莊姐梁淑莊,是現代女性的典範,為人謙和友善,而且持家有道,賢良淑德,具備中國傳統婦女的美德。這天雖然傷感,終要跟莊姐道別,但我相信,她和志榮哥已在另一個世界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