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一月一日

《荊釵記》演出在即,一切的準備工作都進行得如火如荼,26號大家繼續排練。

27號出席了「善道同行—東華三院籌募文化與社會發展」展覽的開幕典禮,主禮嘉賓是政務司長張建宗先生。

東華三院成立於1870年,一百五十年來一直為香港人提供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又積極為海內外華人提供賑災、原籍安葬、難民救濟等人道支援,為華人社群所作出的貢獻深受各界稱許。此次展示二百多項珍貴文物和豐富歷史圖片,每件都盛載著香港商賈的關顧精神和獨有的籌募文化。當中最矚目的當然是光緒皇御賜給東華的「神威普佑」牌匾和1872年由南北行送贈,由王韜撰寫的對聯。《歡樂滿東華》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電視籌款節目,展覽亦搜羅了不少節目演出者歷年的服裝和文物。

這次展覽不單總結了東華150年來的貢獻,也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28號《荊釵記》試妝,今次負責的是新的化妝師玲姐,大家趁著試妝,多多溝通。

這幾天發覺我的左眼好像出了些異樣,有種像異物進了眼的感覺,很不舒服。29號終於見了眼科醫生,經檢查後,竟然是早幾天除隱形眼鏡時漏了一片,一直留在眼內,時間久了就黏實眼球側面,而我又不察覺,再把新的鏡片戴上,如是者幾次之後,就開始不適。醫生跟我說,這種情況不算罕見,不少人都有同樣經歷。當然,眼睛出了問題,不要掉以輕心,馬上求醫。

很多謝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的邀請,讓我可以在30號的節目上,透過大氣電波談談《荊釵記》。《荊釵記》是四大南戲之一,而且這次是香港藝術節的項目之一,非常值得向大家推介。

31號和家英哥排完戲後,到「福村日本料理」晚餐。在那裡遇上了黃可柔、歐翊豪和陳禧瑜等一班年輕人,他們都非常熱心的為我和家英哥打氣,預祝演出成功,更承諾幫忙宣傳,衷心感謝!

11月第一天,陽光普照,是曬衣服的大好日!由童年開始已有這個習慣。還記得當年家在北角渣華街,我家住三樓,有個小陽台,還有一個大天台。每年暑假,媽媽就要我們幾兄弟姐妹,把家中各人的冬天衫、棉胎、等搬上天台去曬太陽、是一個大工程、還要連續曬兩天 、確保所有衣物都清潔 、殺菌、沒有蛀壞和發霉。有趣的還有在曬衫時我會「擔櫈仔坐定定」看公仔書、武俠小說、因為我要做護衛員,防止有人「偷衫」!...童年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