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六月二十一日

一星期的活動,由18日出席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第37次會議開始,接著的是香港友好協進會聚會的聚會。

不知不覺,香港友好協進會聚會的成立,已經是三十年多前的事情,協進會的會員主要由現任和榮休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賢達組成,宗旨主要是團結香港社會各界愛國愛港人士,支持「一國兩制」方針、參政議政、促進兩地交流合作,支持國家改革發展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這次聚會,見到不少當年的創會會員和年來陸續加入的朋友,聚舊之餘,也交流了大家對現今香港情况的看法。

19日,偷得浮生半日閒,和CoCo與Bingo兩個小朋友洗澡梳毛,大家都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粵劇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限聚令」影響,班主們不欲起班。羅家英不忍班中兄弟為生計徬徨,與龍貫天,陳鴻進等商議後,仿效抗戰期間粵劇先輩的義行,組成「兄弟班」,於7月4日及5日假新光戲院演出《福星高照喜迎春》和《枇杷山上英雄血》。「兄弟班」計劃得以落實,其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新光戲院主人李居明先生。李居明在知道家英哥的計劃後,二話不說,贊助演出場地。20號,大伙兒舉辦記者招待會介紹計劃,我當然出席打氣。

謝曉瑩和高潤鴻這對夫妻檔組成的「香港靈宵劇團」和衍生出來的「金靈宵」粵劇團,幾年來在把傳統和創新、南北派的揉合的工作上,作出不少貢獻。潤鴻音樂編排上的造詣和曉瑩在演出和編劇上的不斷鑽研,把一套又一套的新编粵劇帶給劇迷。

在得到藝術發展局的資助下,「金靈宵」粵劇團在20號晚演出新劇《畫皮》,我當然不會錯過。在疫情下,觀眾人數雖然受到限制,但不阻欣賞一套藝術層次甚高粵劇的熱情。

曉瑩自幼對粵劇和中國文學已有深厚感情,但演藝生涯並非一帆風順,甚至有段時間離開粵劇。在我當年籌劃《德齡與慈禧》時,力勸她重回劇界,担當德齡一角,十年過去,曉瑩已是香港粵劇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