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一月十九日

一位我非常敬重的長輩,馮瑞蘭老師在1日12日與世長辭,享年102歲。馮老師是我1981年獲十大傑出青年獎的提名人,多年一直對我的支持和眷顧,我將銘記心中。很遺憾,因為要為保良愛心慶新春錄影,無法出席馮老師在1月14日舉行的告別禮,只好遙向老師說聲:「永遠懷念您。」

隔晚,到K11參加了補祝周梁淑怡和田北俊的生日宴會。一位是曾與我合作多年的同事,另一位是全國政協委員、我們都住在北京飯店貴賓樓七樓、是鄰居。

當晚和兩位主角暢談甚歡,另人更感愜意的是,品嘗到好友們Tammy為他們訂製的生日蛋糕,給周太的用上了漢堡飽的造型,給田少的則像是在蒸籠上的壽飽,創意和幽默感都是滿分!

年近歲晚,是時候為農歷新年作準備了。今年,在九龍城新東陽辦年貨時巧遇“發哥”周潤發,可算是近來的一個驚喜。

近年都喜歡在年底時做蘿蔔糕送給朋友,今年更把制作過程拍下,和大家分享。今年的特點是用上了羅家英徒弟從元朗收割的新鮮蘿蔔,和得到Tammy拔刀相助,特別為我設計帶濃厚粵劇色彩的包裝。

切材料、炒糕和蒸糕,30底蘿蔔糕經過兩整天,終於完工。接下來就是連同我的心意,送給各位好友,祝願他們來年事事如意!

歲晚雜務雖繁,但仍不忘為明年的演出準備。三月初,我將和羅家英在香港藝術節,首次合作演出《荊釵記》。《荊釵記》是一個以「貧相守,富相連,心不變」的婚姻故事,屬四大南戲之一。南戲歷史悠久,源自浙江省溫州市,最初只是坊間歌舞小戲,多以民間故事為題材,成於南北宋動亂期間。經年發展,廣傳四方,並由文人提昇,轉化為多個不同的地方戲曲劇種,例如崑曲和各種亂彈腔調,南下則影響了廣東粵劇、潮劇、漢劇的發展。 

和永豪園梁經理的交情,要數到三十年前我初搬到清水灣開始。每年,他都為我精心挑選年花,從未間斷。19號那天,梁經理又親到我家,送來今年的桃花。今年的桃花枝節平衡,給人穩重的感覺,送到的時候看到朵朵桃花含苞待放,期待在新年時看到它們朵朵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