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二月二十日

曾經聽說一句話:「藝術是發揚生命的,死神在的地方就沒有藝術」,我自己也很慶幸可以活於藝術之中,以藝術為工作,以藝術為興趣,也樂於以藝術為我的使命。

這星期應香港演藝學院邀請,出席《世界華人戲劇教育會議》,擔任主禮嘉賓,進行開幕演講。老實說,我自己不是一個專業演講家,更說不上甚麼學者,在台上能夠說的,也無非是分享我自己的個人經歷。

其實藝術就在生活之中,只要大家細心留意,就會發現藝術其實無處不在。至於我為甚麼會對表演藝術產生興趣呢?我最早最早的啟蒙老師,應該要數我媽媽。小時候媽媽最愛聽唱片,特別鍾愛上海越曲,有時候又會帶我到戲院看戲,薰陶之下,我也漸漸對唱歌產生了興趣。我對藝術渴求的種子,大概早在那時候就埋下了。

當然學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啟蒙之地,畢竟人一生學習和個性形成的黃金時間,其實都在學校之中。我在學校得到了很多學習和表演的機會,唱歌、舞蹈、戲劇等等,不知不覺間,我已經純粹由欣賞者的角色,變為表演者,藝術的種子也得以藉此萌芽成長。當時我或許仍懵懂未知何謂藝術,只是純粹因為興趣和喜愛而參與其中,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我享受了最純真無憂的藝術歲月。

由聽歌至唱歌;由看戲至演戲,藝術與我一生可謂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當天會議主題是「戲劇」,如今,演戲伴隨我,已經走過了大半生,我不敢說自己能有甚麼驚天的大學問、大道理,但是在半生舞台生涯之中,我想我還是可以跟大家分享幾句的。

我覺得,藝術是生命,但其實人的死亡也是一種藝術。

最近羅家英的妹妹因癌症併發症去世了,終年不過五十二歲。她說不上是響噹噹的大人物,也不是甚麼藝術家,但在我看來,她的一生也是一種藝術,淡泊和善良其實已經是現代社會最難能可貴的美。羅家英的妹妹是一個很純良很純良的基督徒,與世無爭,面對病魔,即使再痛苦,仍然積極面對,她的離去令身邊的人都感到唏噓和可惜。

藝術的確是發揚生命的,但死神在的地方是不是就沒有藝術呢?我想不是的,就像我所說的,藝術與生活分不開,人生本就是一場藝術,消逝了總是令人婉惜,後人對逝者延續的愛和思念,又何嘗不是一種生命和藝術的延續?

羅家英兄弟姊妹間的感情都很好,妹妹離去了,羅家英當然是傷感的,我想霎時間要完全擺脫這份傷痛也是不可能的。不過我想假以時日,經歷過喪親之痛的人都會明白,只要是真的疼愛那一個人,即使是死亡也並不能令那人真的離去。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藝術,我相信藝術也會伴我一直走下去。我希望能夠不斷演出,在藝術中改善我的人生,令我的人生也成為一場美麗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