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月十一日

在粵劇界,如今要數「丑生王」,很多人第一時間還是會想起波叔梁醒波。縱然波叔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但他在演藝界的成就,特別是對粵劇界的影響,仍為很多人所津津樂道。今年適逢波叔百歲冥壽,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港大人文基金及經濟日報出版社特別合作出版《梁醒波傳》,更特別舉行展覽,與大家一起回顧波叔充滿傳奇的一生。而我亦有幸獲邀出席10月9日的展覽開幕禮及出版儀式,不經不覺也勾起往日與波叔合作的種種。

波叔梁醒波,原名梁廣才,又名梁如海,父親梁悅是星洲紅伶「聲架悅」。梁醒波早年醉心粵劇,傾慕馬師曾,學「馬腔」。後來,他說服了父親讓他到馬來西亞拜「大膽根」為師,十七歲開始落班,隨即演出《高平關取級》。他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地演小武,聲譽日隆,成為「南洋四大天王」之一。後來梁醒波獲馬師曾邀請到港擔任文武生,自此留港發展,後來又改演丑生,奠定在香港粵劇界鼎鼎大名的「丑生王」的地位,之後更進軍影視界,寫下不少輝煌成績,更成為第一位獲頒受MBE勳銜的藝人。

1950年,梁醒波得著名粵劇編劇家任護花引薦,開始拍電影,多年來,參演接近四百部粵語戲曲片和歌舞喜劇。1967年,無綫電視正式啟播,梁醒波成為開台功臣之一,並主持大型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達十數年之久。

波叔從事粵劇及影視娛樂六十多年,我還沒開始學粵劇,他已經是人人敬重的「丑生王」;到我剛加入娛樂圈,他又已經是贏得許多觀眾愛戴的諧星,同時還是我和許多演藝界人士心中敬重的前輩。還記得我最初加入《歡樂今宵》時,有幸跟波叔合作,除了波叔對演出的熱誠令我印象深刻外,波叔對我們一班後輩的愛護也令我十分難忘。

而自從我愛上粵劇,後來加入香港八和會館,肩負起主席的職務後,我對波叔的敬重更是有增無減,因為波叔正是香港八和會館的創立人之一,更連任五屆主席,對香港粵劇界貢獻良多,曾經為粵劇爭取演出場地,又辦粵劇學校,培訓新人。雖然經歷多年洗禮,波叔最先為粵劇界爭取的場地和學校都慢慢不復存在,但是波叔對發展粵劇的熱誠和大計,我這位後輩絕對會銘記於心。

當時,波叔對後世的影響當然不只限於我一人,「丑生王」的美譽是人人公認的,而今次由香港大學吳鳳平博士和鍾嶺崇博士統籌編著的《梁醒波傳》,更會編入中國語文科及通識教育科校本教材,足見波叔對香港娛樂文化界的影響。

波叔一生貢獻粵劇和影視界,如果大家都想回顧這位一代「丑生王」的風采,不妨到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參觀「梁醒波藝術人生」展覽,展覽展出波叔不少珍貴的照片、劇照和演出海報,展覽日期由即日起至2009年11月15日。展覽和《梁醒波傳》還有一個很好的副題:「亦慈亦俠亦詼諧」,恰好是波叔的寫照。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次展覽,好好懷緬這位詼諧的慈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