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月四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天,除了永留史冊外,也深深刻印在很多中國人心中。十月一日,自此成了全球華人的大日子。今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六十年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甲子,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時刻,全球各地華人都積極籌劃各種慶祝活動,而十月一日在天安門廣場這個宣佈建國的地方,慶祝項目自然更是一個接一個。

建國六十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過不少重大事件,近幾年更可謂舉世矚目,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教育、運動、文化等各方面突飛猛進,在國際舞台上漸受注視,近年北京奧運、神州升空、嫦娥登月,在在都說明了中國人站起來了。

當然六十年來不可能無風無雨,去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大家都還記憶猶新,那份傷痛還歷歷在目,不過也因為這一次喚醒全球華人血濃於水的慘痛災難,更增加了我們中國人的凝聚力,當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口號,可謂響遍全球;解放軍、義工殫精竭慮救災的情景,令很多人印象深刻。

是的,對許多國家來說,軍人就是戰爭和捍衛的代表,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解放軍更多時候就是奮不顧身救災救險的英雄,他們的威望不是憑殺敵而來,而是建立在救人之上,這彷彿使他們在其他國家的軍隊之間,顯得更值得被尊重。

的確,我想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十分敬愛解放軍的,國慶當天我站在天安門廣場的人群中,與大家一起出席閱兵大典,看著海陸空三軍精英精神抖擻地列隊而出,整齊劃一地步操,還配有各種先進軍備列陣,我心裡對解放軍的敬意更是悠然而生。

之後在花車巡遊中,看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及胡錦濤四位國家領導人的畫像逐一出現,更不期然令人回顧中國建國六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由毛澤東宣佈建國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再由江澤民、胡錦濤等在經濟、科技等努力開拓中國,一步步走來其實都殊不容易。而在踏入建國六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中國儼然已經成了世界不敢小覷的大國。

由閱兵到晚會,天安門當天熱鬧非常,而其中一個最令我深刻的表演項目,就是動用人海戰術的佈景板,晚會上的「光立方」更是奪目。在京奧開幕典禮中,類似的演出便曾經震驚全球,當時就有人說過,中國人多,要動用人海戰術易如反掌。當然人海戰術先決條件是人多,但是要數萬人這樣整齊劃一地為一件事一起努力,拼湊出完美多變的圖案,豈是單單人多便能成事?最重要還是大家都有心參與,大家都想為國家出一分力,這才是最重要的。對我來說「光立方」和人手佈景板不單是一個精彩的表現項目,也充分顯示了中國人的凝聚力和團結精神。

國家強盛,越來越多人以自己是中國人而引以為傲。還記得九七前香港掀起一片移民熱潮,不少人最初都說自己是香港人,現在則越來越多人會說自己是中國人。這情況不單在香港出現,放諸澳門和四海皆準。歡迎宴上不單齊集兩岸三地的同胞,海外各國的僑領都齊聚了,大家聚在一起,其實都是基於一顆中國心,都想一起為自己的國家慶祝六十歲生日。

胡錦濤主席一直強調「和諧中國」,我想在這次國慶上真的充分體現了這個信念。國內各個少數民族一起演出;國外各位同胞都趕到天安門廣場歡歡喜喜慶祝。晚會尾聲,大會還為大家準備了一個驚喜,就是安排國家領導人到台下跟大家作近距離接觸,最後還隨音樂跟大家一起起舞。聽說原本只是請各位領導人到台下跟大家握手,沒想到音樂一起,一眾領導人都隨音樂起舞,原本一直高高在上,受到嚴密保護的領導人瞬間和大家打成一片,在場的人都十分感動,也更讓人感覺到胡主席口中的「和諧中國」不只體現在各民族之間,也體現在各階層之間。

六十歲生日,對人來說是大壽的大日子,我們稱為花甲;對一個國家來說,甲子之年當然也是一個大日子,不過我覺得在這個大日子最大的意義,不是拘泥於六十這個數字,也不是十月一日這一個日期,而是看到大家都藉著這個大日子走在一起,團結一心為祖國慶祝,充分顯示大家的愛國之情,也讓全球看到在過去六十年的種種發展中,中國人不單是站起來了,而且是團結一心地站起來了,而這一份凝聚力和愛國的力量,斷不會只限於國慶當天。

在這兒,我再次祝願祖國繼續和諧發展,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