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八月十六日

八月上旬過後,相信全球很多人,特別是台灣的同胞,都會記得一個名字。那名字是「莫拉克」。

在太平洋地區,夏季受颱風侵襲是平常事,那些颱風來了、去了、散了,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它們的名字,不過莫拉克肯定會成為一個例外,因為它帶來的痛楚太多太大。八月六日至八月八日莫拉克侵襲台灣南部,三天之內下了足足正常一年的總降雨量,多個地區錄得超過二千毫米雨量,部分地區更錄得超過二千五百毫米雨量。八月八日莫拉克離開後,雲帶繼續影響台灣南部,部分地區降雨量直逼三千毫米,原本正在抗旱的台灣南部頓成澤國,許多地方被洪水淹沒,泥石流在一瞬間淹沒了小林村等村莊,阿里山崩塌,風光明媚的南部景色不再。

連日來看到新聞報道,聽到有多少人被活埋、失蹤;看到多少人呼天搶地,因為不單家園沒了,連家人也沒了,一家十多口可能只剩自己一人逃過大難;更看到不少救援人員為入災區救人而身陷險境,甚至被洪水沖走、犧牲……我的心裡真的很難過。

天災無常,去年四川大地震的傷痛我們還歷歷在目,如今台灣又遭逢風災、水災,我們除了再一次心痛外,還難免把兩次的救災工作進行比較。四川大地震發生後不足一個半小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親赴災區指揮救援,災後短短數日調派十三萬解放軍全力救災,內地更首次公開接受外國救援人員及物資援助;台灣八八水災後,馬英九八月十二日才抵達災區視察,災後第七天,即八月十四日才以國家安全會議主席身分,召開上任以來的首度國安會議,針對莫拉克颱風救災與災後重建安置,聽取各部會報告,而災後台灣的外交部更對外國領事發電報,謝絕一切援助,結果直至昨天才開始有外國物資和救援人員陸續抵達災區。

可能這樣的比較並不公平,畢竟兩地各有制度,而且遭受的天災並不相同,不過我想大家都有同感,災難在前,大家都希望可以有一個更果敢決斷、反應迅速的政府支撐大局,在救人如救火的時刻把握黃金七十二小時作出一切調動和安排。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耍官僚和靜觀大局,便變成後知後覺,甚至冷酷無情,不顧人民生死。

我欣賞馬英九的清廉,特別是經陳水扁一役後,馬英九的謙謙君子風範更顯得難能可貴。可是單單清廉,不足以成為一位好官,希望馬英九在往後重建和安置災民方面可以有更好的成績。

政府反應慢,幸好台灣南部鄉土情濃,災民都不聽天由命,自發組成救援隊伍,以各種方法返回災區救人,縱然險象環生,但足證人間有情,也有狗隻在泥石流將至時,帶著主人和村民逃出生天。天災之下,總有這些感人故事鼓舞人心,堅強大家逆境求存的意志。

香港人也總會在這時候展露可愛一面,同胞受難,必定即時反應、捐助,不但與美國、內地等一起送出物資、派出救援隊伍陸續抵達台灣,也會發起大大小小的籌款活動,當中當然少不了演藝界的朋友。

香港演藝界將於明天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八八水災關愛行動」義演籌款,雖然我因為拍劇關係未能出席,但我也希望領導香港八和會館上下一同略盡綿力,積極聯絡邀請各位大老倌參與義演。最令我感動的是,粵劇界的朋友對救助同胞總是上下一心,一呼百應,在這次台灣賑災也不例外,除了多位紅伶一口答應義演外,八和亦在大家支持下,將會於當晚捐出十萬港元。這一切對台灣災民來說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並非孤立無援,香港以至全球都十分關注他們的情況。

災後重建往往是更艱辛漫長的道路,希望台灣的朋友可以堅強面對,也希望台灣的政府以及全球各地都可以繼續給予災民支援,在無情的天災下共同見證人間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