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六月二十一日

最近翻開報紙,教育新聞天天上報,學生無所適從,家長都被殺個措手不及,有學生突然多了一個悠長假期,卻不見開心笑臉;有學生可能要搬往更大更漂亮的新校舍,同樣也是愁眉不展。

到了六月,應該是一眾莘莘學子忙於應付考試的時候,不少學生可能都準備好了考試後如何慶祝,如何享受悠長暑假,不過豬流感突然殺至,打亂了大家全盤計劃。六月十日,銅鑼灣聖保祿學校一名中四女生確診感染人類豬流感,無法追蹤感染源頭,成為第一宗本地社區個案,加上同校還有多名學生出現流感徵狀,政府當天晚上即宣佈全港小學、幼稚園由六月十一日起停課兩星期。

消息一出,學校、學生、家長都亂了手腳。有學校還沒完成期末考試,突然停課,考試被逼延期,甚至取消,學校不知道如何報分,特別是小五小六成績要用作升中之用,學校、學生都感到十分無奈;至於家長則因為小朋友突然停課,更是陣腳大亂。

停課的用意就是不想學生聚集,引起集體感染,所以停課後小朋友其實都應該盡量留在家中,不過如果父母都要上班,當然又不可能把小朋友獨留家中,這的確是兩難局面。早前看報紙,看到廿四孝爸爸任達華決定陪女兒一起放假,這段期間不工作,全程陪女兒,如果經濟環境好,這當然是不錯的辦法,不過不少家長要為口奔馳,恐怕不能效法。幸好學校還如常開放,為要工作的父母照顧小朋友,不過學校能不能在六月底復課尚屬未知之數,一旦政府宣佈提早放暑假,學校很可能功成身退,屆時相信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要如何應對。

當然流感大流行之下,為免豬流感更大規模爆發,停課也是沒有辦法的。其實豬流感出現而來,政府的抗疫措施都十分出色,一直嚴守防線,雖然明知社區爆發在所難免,但都盡一切方法希望暑假前不會爆發,以爭取更多時間作抗疫準備,也避免學生大規模互相感染,可惜事與願違,豬流感最後還是在暑假前潛入香港紮根。

提早放假了,學生未見得開心,另一邊廂沒受停課影響的正生書院學生,同樣飽受困擾,為的就是遷校問題。

正生書院是亞洲第一家戒毒學校,多年來引導不少青少年回歸正途,重投社會,提及正生書院的價值及意義,相信全港絕大部分人都是肯定的,但是多年來除了在法庭上,政府甚少談及正生;政府不談,社會也不問不聞,任由正生處於偏遠的芝麻灣半島,被遺忘在現今社會難以想像的破落校舍,兀自面對山石滾落與強強吹倒的危險。

近年正生嚴重超額收生,島上六個洗手間要供百多名師生使用,睡床等資源亦不敷應用,不少師生要席地而睡。終於二零零七年,正生書院申請遷往梅窩廢棄的南約中學,不過政府一直採取拖字訣,至近日終於拍板進行諮詢,可惜遭到梅窩居民強烈反對。諮詢會上正生師生受到梅窩居民連番喝倒采與圍剿的情況,加上正生師生有禮克制的表現,都令不少人為這群一直被社會刻意遺忘、放逐的學生感到心酸。

梅窩居民的表現引起不少人反感,特別是當他們不停聲稱是要把學校留給自己區內的孩子,卻被揭發區內根本不夠學童支持一家學校,而且不少家長亦不願意子女留在梅窩讀書,連為居民力爭原區設校,反對正生遷入的梅窩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曾雲川的女兒也不在區內幼稚園就讀。

梅窩與正生現在的情況,讓不少記性好的朋友聯想起一九九零年,九龍灣居民反對政府決定在區內興建愛滋病治療中心的事件。有學者稱這種情況為「別在我家後院」事件,社會大眾對若干設施,例如殯儀館、堆填區、精神病療養院等,都存在一定的抗拒,明知道這些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措施,很多時候也認同其重要性和價值,卻偏偏不希望這些設施出現在自己家園附近。當年的愛滋病治療中心與現在的正生書院都是這樣的情況。不過可以說的是,雖然正生書院風波現在尚未定案,但是當年同樣惹起激烈爭論的愛滋病治療中心最終順利落成,事隔近二十年,治療中心融入社區,與居民相安無事。

其實冷靜下來,將心比己,大家都知道年輕人容易受到誘惑,誤入歧途,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子女犯錯了,需要尋求協助,重新學習融入社會,到時候作為父母的,也會希望看到他們被社會大力排斥、被驅逐嗎?正生書院用時間證明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和成效,不少年輕人也在正生證明自己已痛改前非,我們為甚麼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更重要的是給他們一個鼓勵,接納和歡迎所有決心改過的人與我們一起建設社會呢?

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正生書院已決定退一步,提出在南約中學試辦三年的方案,希望梅窩居民也可以退一步,給正生書院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假如三年後正生書院與宣稱的名不副實,梅窩居民便可以更堂而皇之、更理直氣壯地把正生書院一腳踢走,相信不會再有任何人敢說梅窩居民的不是。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建設社會的人;我們希望未來的社會怎樣,便應該向年輕人展示怎樣的社會面貌。疫症肆虐下我們可以同心抗疫,青少年吸毒問題也成為社會一大課題,希望我們同樣可以攜手一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