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四月二十六日

自從歌舞劇落幕後,我還沒真真正正休息過,這個星期又是馬不停蹄。到底有多馬不停蹄呢?我現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星期的行程。

首先是星期一,出席慶委會會議。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國家成立六十周年慶典,而我作為香港同胞慶祝國慶常設委員會會員及副文體表演主任,當然得開始與各位委員積極投入籌備慶祝工作,像是慶祝表演的主題、表演嘉賓名單等,都要有初步的定案,而為免與十月一日當天各項大型閱兵等活動有所衝突,今年慶祝活動初步定在十月二日在紅館舉行,活動細節當然還要與陳淑芬的製作公司進一步商討。其實每年國慶都是舉國盛事,今年六十周年慶祝活動自然更為隆重,而之前五十周年國慶的表演活動都交由陳淑芬的公司製作,我們又曾經多次合作,相信這次六十周年的慶典絕對不會令大家失望。

星期一的活動是不是到此便告一段落呢?當然不是,有留意我網站的朋友都知道,星期一開完會後,下午我便到了澳門,身份瞬間由香港同胞慶祝國慶常設委員會會員及副文體表演主任,變為香港八和會館主席,而此行的目的是接受胡順謙博士的胡氏集團捐贈予香港八和會館的一百萬支票。其實胡博士一向十分支持會館,早於我九二年初任八和主席時,胡博士已經作過大筆捐款,每年華光誕又定必落力競投聖物,支持會館籌款,如今在金融海嘯下,胡博士依然一次過捐出一百萬支持會館發展,對於胡博士對我、對會館、對粵劇的支持,在這兒我真的要再衷心說一次謝謝。

到了星期二,我的身份又變了,這次是擔任頒獎嘉賓,在「2008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頒發「2007/08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戲曲)」予鄧宛霞。鄧宛霞是第一位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香港藝術家,多年來投身京崑藝術,不離不棄,相信以後亦再難有港人取得像鄧宛霞般的成就。去年,鄧宛霞還帶領一手創立的京崑劇場,在巴黎中國戲曲上摘下桂冠。有人說並不渴望得獎,但有時候獎項真的是很重要的鼓勵和認同,鄧宛霞這次便表示能夠在自己的地方得獎,感覺特別開心。我也相信她得到這份鼓勵後,會更努力發展京崑藝術。

星期三我的身份又是甚麼呢?這天我是一個好朋友。當天是杜琪峰五十四歲生日會,我這個老朋友當然要到場。很多人說我跟杜琪峰不和,事實剛好相反,我與杜琪峰相識多年,關係一直很好,杜琪峰自藝訓班畢業後,跟我合作了頗長的一段日子,他視我為大姐姐,我大概也有點視他為弟弟吧,到現在見面了,還是忍不住要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臉,而且即使我怎麼說他,杜琪峰還是不會生我的氣,恐怕當今圈中都沒多少人敢像我這樣對待這位人人敬重的大導演。杜琪峰昔日還是初出道的小哥,如今已經是人人稱頌的大導演,不過他為人念舊重情,絕不會紅了便變了樣,昔日一同打天下、闖演藝的朋友,不論成名了還是仍在努力中,依然都是杜琪峰心目中的朋友,當天劉青雲、黃秋生等影帝及林嶺東、潘嘉德等大導演齊聚的場面固然壯觀,但杜琪峰的重情誼更令我印象深刻。他說過這一生到老了,朋友可能還是這一批,可能會有更多人,但也不會太多。想到他對朋友的重視,我就更欣賞這位朋友了。

星期四的行程是演藝工作,到內地為安徽衛視錄影母親節節目。國家現在講求和諧統一,許多時候到內地演出,都會遇到兩岸三地的藝人,這次當然也不例外,香港有我,台灣我則遇到了阿雅。其實自從接觸內地與台灣的主持人後,我一直覺得他們很厲害。在香港演出節目總免不了要對稿,有時候即使是訪談也對了又對,到真正演出時已經覺得悶得不得了,但內地和台灣的主持從來不用對稿,訪談更自然、更講求即時反應,也不會給人造作的感覺,主持人還會自己看資料應付不同的、陌生的嘉賓,這點我想也是香港主持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星期五回到香港,又繼續處理八和事務。香港八和會館每月都會有一次例會,而會館理事會換屆在即,討論事項自然又特別多,例如葉紹德德叔的後事、六月到澳門演出《斬二王》的事宜、明年參與香港藝術節事項等等。我們都希望可以爭取曝光率,讓更多人瞭解香港八和會館和粵劇。

星期六又要連趕兩場,一紅一白大事。上午出席了葉紹德德叔的喪禮,對這位粵劇編劇名家致上最後敬意。親自送別德叔,徹底梳洗過後,我便又轉往出席一件紅事──仙姐白雪仙八十一歲生日派對。圈外人會覺得紅白相沖,應該迴避;但是圈內人就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家都忙,而兩位都是大家敬重的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的情況下,我們都學會了「百無禁忌」。

到了星期日,我終於可以像一般上班族一樣,稍為休息一下。一般OL都會在周末逛街購物,做做facial、染染髮,甚或是按摩輕鬆一下。這個星期天我也是這樣,知道今天空閒,我即時便去按摩,好好放鬆一下神經。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匆匆忙忙的一個星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