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二月二十二日

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名震一時的牡丹王歷經歲月風霜,種種時代跌宕,如今已風中殘燭。一直悉心扶植牡丹王的花農萬般不捨,竭盡所能要找尋更好的泥土,更美的花盆,令牡丹王再次盛放,萬里飄香。幾經轉折,終於傳來佳音,一位自詡愛花惜花,全力支持牡丹王再展光芒的善長願意提供一個盛滿肥沃土壤的古董花盆予百花爭奪,勝出者更可獲得資源復修花盆。花農本以為牡丹王的未來終於見到曙光,費盡心神、財力準備,誰知道聲稱支持牡丹王的善長,轉眼把花盆奉予外國玫瑰,只因玫瑰說會負責所有維修費,善長還說玫瑰可以吸引內外人士,為善長發展玫瑰園。

請大家告訴我,花農面對這樣的情況,還可以怎樣呢?

花農想哭,我也想哭,香港八和會館上下、愛好粵劇人士無不痛心失望。失落北九龍裁判法院,粵劇獲得培育和發展場所的好夢,最終證實與過往多年政府帶給粵劇界的好夢一樣,只能好夢成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承認我在記者會上是表現激動,但也請大家體諒,這麼多年來,我和一眾八和子弟為粵劇界四出奔走,勞心勞力,只因不忍這塊本地藝術瑰寶兀自凋零,如今確實聲嘶力竭了,牡丹卻再一次失去恢復昔日光芒的機會。

平心而論,確實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不是為粵劇界而設,誰都可以申請,只要符合條件及提出好計劃,誰都可以成為北九龍裁判法院的活化歷史伙伴,只是這次公佈的最後結果,是不是真的令人信服呢?我實在無法不提出這樣的疑問。激動過後,政府也作出許多回應,但這一切回應卻真是令我無語問蒼天。如果八和的計劃書真如政府所說,與美國薩凡納藝術學院比較有如天壤之別,何以八和可以打入最後三強?如果八和的財力和管治能力真如政府所言般不濟,試問八和何以可以持續營運超過五十五年呢?

我承認,八和不如外國團體般財雄勢大,不過活化計劃既然開宗明義,要求社企運作,並且只收取象徵式一元租金,更承諾會承擔一億多的復修費用,在這樣大力支持的承諾下,作為非牟利慈善團體的八和,還有許多真真正正服務社會的非牟利團體才會在沒有雄厚財政支持下,努力一試。如果早知道計劃是價高者得,早知道只要有大批銀彈便可以勝出,相信不少團體都會在一開始便積極籌錢,甚或是早早放棄這個仿如商業招標的計劃。

是的,無可否認八和,以及其他許多非牟利團體在財政上絕對是輸了給薩凡納。薩凡納跨下海口,不用政府資助任何維修費用,這點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真正非牟利團體有能力辦得到。不過薩凡納有數點是無法不令人質疑的。第一,它真的是社企嗎?一些慣於商業運作的團體,要組一家全新的非牟利慈善團體,用作投標完全沒有難度,日後只要高薪聘請行政人員,或向母公司繳付巨額顧問費,而令收支最後剛好平衡,甚至虧蝕,便可以令賬目完全達致非牟利團體的條件。此外,薩凡納表明自行負責維修費,不用政府資助,表面上是政府賺到了,實際上這樣卻令薩凡納得以繞過立法會的審查。

第二,本地不少教育機構,如藝術中心的藝術學院、港大的SPACE也是租用商業地方作為校舍。薩凡納免租金在港開分校,實對該校在亞洲,甚至國際上的發展也有極大幫功。這些好處若給予本地教育機構,對香港市民更有直接的益處。而且薩凡納透過活化計劃在香港辦學,是否已與教育局完成相關註冊程序,其所開辦的十四個課程是否全都得到教育局和國際認可?

第三,老實說許多香港人對薩凡納根本聞所未聞,而港府和活化計劃評審團又一直吹噓薩凡納是國際知名藝術學府,全球享負盛名,絕對有助推動香港的數碼藝術創作產業云云,不過結果公佈後不久,各大傳媒則紛紛揭露薩凡納並非如政府口中所言般出類拔萃,國際排名遠遜理大設計系國際排名,在美國設計學院排名中僅位列一百三十四,校風與教育質素成疑。

當然薩凡納順利奪標,不但在八和與粵劇界,在社會也惹起極大爭論,而事實上活化計劃本身也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港府對文化遺產保育只有片面的理解,認為保存建築物就是保育,而政府對保存建築物的最大關注只是錢。事實上保育建築物最重要是原貌保存和考慮當代社會的需要。在國際相關的公約中,如巴拉約章(Burra Charter 1999)或聯合國威尼斯憲章(Venice Charter 1965)都不會以表面化的維持長期復修為保育最重要的原則。

第二,由於活化計劃是政府以租約的形式,將歷史建築交由租戶使用,基本的裝修和修繕應由業主負責,這是一般的租務安排。以此道理推,審議計劃實不應以是否有能力維持復修為最重要的考慮點。是次活化計劃一開始,本質上已有很大的問題,若用租約形式推出,租戶只需交租,繕修物業是業主的責任;但政府卻來一招不收租,還資助經營費用,租戶要在租約期完結前自力更生,而租期只有三至六年,修繕費一概有租戶負責。首先,要經營一門社企,並要在三至六年內收支平衡,更要負責修繕費,殊不容易。現政府考慮的,似乎更不是三至六年的事,而是長期的復修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只有具一定經營規模及實力雄厚的團體,才可以符合這些條件。

其實這次計劃的審批還存有許多問題,例如計劃審批中段已傳出薩凡納已為內定之選,這是一個極之嚴重的問題,而在當時我亦開始向傳媒和各界友好力陳八和的需要,以及活化北九的決心和能力。我當然明白爭取北九龍裁判法院,不是大聲便可以,不過最近有傳某外國團體是得到外國領事及有權力人士引薦而順利奪標,我才意識到縱然計劃不是聲大者得,我和八和,以及粵劇界的聲音始終還是不夠響亮。

事已至此,我和花農除了痛心失望,也只能繼續努力。洋洋灑灑數千字,也不能盡訴我對計劃的失望,只希望各位關注事件、關心粵劇界的朋友可以在社會帶出更多理性討論,令更多人意識到這次計劃的問題,留意到粵劇界還是在極力掙扎求存,這也算是八和與粵劇界在這次事件的得著。

牡丹本為花王,現卻在垂死邊緣苦苦掙扎,我們是否還可以期望得到聲稱支持牡丹的善長在施以微薄恩惠外,真正讓牡丹王有可以長久存活和發展的空間,得以有機會再次綻放艷壓群芳的光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