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二月十五日

過年的時候,街上一片喜慶,不少大廈商店都張燈結綵,我逛街購物期間,也見到處依舊人頭湧湧,食肆更是旺丁旺財,在那一段時間大家好像都忘記了金融海嘯,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剛過不久,無情的海嘯巨浪便又再次清晰湧現。

二月十二日,香港兩大電視台同時宣佈裁員,TVB裁員半百,ATV更裁員超過二百人,有報章大字標題報道,香港電視業界在二月十三日黑色星期五前夕,先經歷了恐怖的「黑色星期四」。

ATV早於去年十一月,已裁員六十三人,還有多名高層相繼離職,連月來可謂動盪不絕,最近才傳出喜訊。台灣的蔡衍明最近宣佈入股ATV,並隨即傳出ATV將進行改革,原以為ATV會重整旗鼓,再現一番新氣象,不料原有員工九百多人的ATV,卻於週四宣佈裁減二百零七人,超過總人手兩成。其實ATV虧損多年,是眾所周知的,在數以十億元的虧損下面對金融海嘯巨浪,裁員是意料中事,縱然裁員絕非好政策,但ATV這次的決定確亦無可厚非。

至於TVB亦早於去年十一月ATV首次裁員後,出現裁員行動,當時裁減員工為二百多人,佔總人手約一成,而十二日當天ATV宣佈裁員之時,TVB又宣佈再裁減約五十人。我在TVB工作多年,這次的裁員行動令我仿如有千言萬語在心頭,卻不知從何說起。眼看相處多年的同事一一黯然離開,我心裡當然十分難過,也覺得實在太不公平了,不過我同時又想到,TVB始終是商業機構,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只是大家都知道TVB是香港電視業界龍頭大哥大,情況始終與ATV有點不一樣。ATV連年虧損,TVB則是連年賺錢,其實咬一咬牙,也許還是不容易,但總可以和各位手足一起共度時艱吧?而且在艱難的時候大家共同奮鬥,將來大家對公司的歸屬感定必更強;現在大難臨頭各自飛,員工心裡想必是萬分唏噓。

做生意的事,我不懂,我只能從員工的出發點說,董事、股東們是不是其實都已經吃了許多虧?裁員是不是真如政府一直呼籲的,是逼不得已的最後一步?我不敢說,我倒敢肯定地說,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之一,裁員無疑是把自己辛苦培育多年的人才拱手送予他人。而且做生意不單講求賺或蝕,還要有企業良心,不單是TVB,我懇請各大機構在裁員前,先靜下來認真想一想,一下子讓這麼多人失業,是不是真的過得了「良心」一關呢?

而最近在「良心」一項上最具爭議的,莫過於同日宣佈裁員十多人的電訊盈科,不過電盈讓最多人痛罵沒良心的不是裁員行動,與私有化問題相比,裁員在電盈而言反而顯得小巫見大巫。

相信很多朋友都記得電訊盈科前身為香港電訊,當年新加坡公司有可能收購這家全港最大的電話系統公司的消息傳出,即引起極大迴響,大家都不願見到香港的最大固網公司落入外資手中,連中央亦明確表示不支持,結果盈科數碼動力打上小超人李澤楷的旗號,順利贏得各方支持,在中國銀行巨額借貸下,成功收購香港電訊,易名電訊盈科,上市招股價二十八元,風頭霎時無兩。

沒想到,因為巨額借貸,電盈翌年便虧損成負資產公司,二零零三年遇上科網爆破,股價更暴跌九成六,只好把股票五合一,讓數字上好看一點。按上市價計算,電盈五合一後的股票價值應為一百四十元,不過現在跌至每股不足五元,更於去年八月被港交所踢出恒指,不再屬藍籌股。

儘管如此,還是有小股東對電盈不離不棄。派息日快到了,電盈卻在這時突然宣佈「私有化」,一旦私有化成功,小股東便永無翻身之日。而且電盈的私有化還在一眾突然冒出的一手股東種票疑雲中順利於股東大會通過,令各位小股東更加氣憤莫名。

「種票」疑雲嘗未解決,法院亦未正式批准電盈私有化,不過一連串風波下,難免讓人有財雄勢大的有錢人可以隻手遮天之感,我希望證監會和有關部門可以盡快查清疑團,公佈讓人信服的調查結果,就當是還各位小股東一個公道或還電盈一個清白也好,只要一切清楚明白地調查過了,也算是釋除了大家對香港金融系統誠信的疑慮。

良心、誠信,不單是一個人的重要人格,更是一家企業的重要資本,而在現在良心和誠信面臨重大考驗的逆境,我們應該更堅定、更團結,就像TVB說的,現在只有團結和勇敢面對逆境,「發動香港力量」,我們才能成功擊退金融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