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一月二十三日

這星期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將會開會討論七大歷史建築的活化伙伴誰屬,香港八和會館最終能不能成為北九龍裁判法院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就在那刻決定。雖然之前花了那麼多準備功夫,但到了這刻,之前的努力好像都成過去了,成敗似乎就看那一個會議。

其實也許不用等到那一個會議,委員會或政府一早對北九龍裁判法院活化歷史建築伙伴心有所屬,傳聞某某藝術學校基本上已穩操勝券,只待結果公佈一刻。我真的希望那只是無中生有的傳聞,不過近日多位委員會和政府官員的言論,確實令我更不安。

香港八和會館申請成為北九龍裁判法院活化歷史建築伙伴,從最初與二十多個機構競爭,至今打入最後三強,期間真的花了不少精神、時間、心思、金錢。其實相信不用我們多作解釋,大家都知道粵劇界和香港八和會館面對的困境,對培訓場地和資源的逼切需要。只要能夠成為北九龍裁判法院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這個問題可說已經解決了絕大部分了。

而且在得到場地後,香港八和會館除了培訓人才外,也可以培訓觀眾。我們已經計劃把北九龍裁判法院發展為八和粵劇文化中心,內裡設有全面的粵劇博物館和資料庫,讓更多人認識粵劇,可謂不單是活化北九龍裁判法院,也是一項活化粵劇的工程。

當然,除了著眼於粵劇外,我們也仔細研究過北九龍裁判法院的保育問題,法院所有有特色和價值的部分將會被忠實保留,例如新古典主義裝飾的立囿、中軸對稱的格局、法庭、囚室等等,我們更計劃與深水埗區其他藝術文化團體,發展區內文化旅遊,致力把法院發展為區內的文化藝術地標。

委員會成員陳智思在電台節目中指出,計劃評審重點有五點:彰顯歷史價值、保育建築物、活化社區、財務考慮、組織管治能力。最初三點我們都仔細研究過,並有確切的計劃,至於財務考慮,我們都向委員會解釋過,我們將會舉行五千萬元籌款計劃,足以讓中心自負盈虧。

其實在與委員會會面時,他們都認同粵劇界確實對培訓中心場地有逼切需要,不過他們最大的顧慮是香港八和會館並沒有管治大型設施的經驗,而這點其實委員會毋須擔心。只要能夠成為北九龍裁判法院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得到資助,我們便可以公開聘請專業的管理團隊,管治方面絕對不成問題,而且如果因為會館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而被拒諸門外,這樣推論下去,我們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取得這方面的經驗。

當然我承認計劃或許還有不足之處,但我相信香港八和會館提交的建議計劃書不會比其他團體遜色,香港八和會館對北九龍裁判法院的誠意和心思也絕對不比其他團體少。

打入最後三強的還有一家青年協會和一家外國藝術學校,我不否認他們在管理大型綜合設施和保育工作上經驗比香港八和會館豐富,在財力和行政方面都有穩健的成績,但若以經驗和往績論斷,豈不是代表香港八和會館永遠不會有發展空間和機會,而一些根本已經有良好設備和場地的團體,反而能不斷取得對他們來說並無逼切需要的資助和場地?

至於傳聞政府屬意的外國藝術學校,當然經驗比我們豐富得多,但是本地歷史保育計劃,按理應該由本地人進行,而且在本地藝術團體都沒有得到足夠發展資源的情況下,用香港納稅人的錢資助外國團體發展,這實在講不過去。

不過該做的,我們都已經做了,而且是全力以赴,耗盡心思精神,現在除了再透過傳媒和各界作最後掙扎、最後游說外,我們就只能等待結果公佈。等待的時間最難熬,委員會這星期召開會議,但結果要二月初才正式公佈,恐怕今年農曆新年我也要在忐忑中渡過。

牛年將至,在這兒祝大家身體健康,也祝願香港八和會館會在牛年收到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