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二月三日

很多人都知道,我對我的演藝事業有著一份堅持,甚至可以說是執著。執著孰好孰壞實在見仁見智,但是我相信這一份執著,成為了我敬業樂業的原動力,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一份專業精神。這個星期,我便隨TVB《向世界出發》拍攝隊伍,一同前往日本京都,探討「專業」這個問題。

日本人是一個嚴謹的民族,他們對傳統藝術有著許多民族所沒有的堅持和執著,這一份嚴謹的專業精神,讓日本許多傳統藝術都能繼續流傳下去,並受到各方重視。這一次,我們便藉著認識不同日本傳統藝術,反思我們對藝術的「專業」。

日本目前一共有13處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批准的世界遺產,當中京都便是其中一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區。

我們首先拜會日本能劇大師橋本光史,認識能劇。能劇有650年歷史,以緩慢的動作、舞蹈,伴隨單調的音聲,發揮一種獨特的藝術美感。而橋本家是能劇表演世家,上一代當家橋本雅夫大師更是能劇一代宗師,而且擅長繪畫,在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現任當家橋本光史大師是「觀世流」第二代傳人,三歲便已踏上舞台,對能劇有著深厚認識,也有著一份世代流傳下來的執著。

訪問期間,橋本大師如數家珍般向我們展示各項能劇收藏,像劇本、樂譜等,當他拿出臉具向我們展示時,更是小心翼翼,不讓別人碰一下,就像手中捧著的是稀世珍寶,而非一個個木製的、刻有不同形象的能劇臉具。

橋本大師表示,這些臉具伴隨他三十多年,每次表演的時候,他呼出的氣息、流出的汗水都會留在臉具上,這一個個的臉具儼然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他的靈魂一樣。

對橋本大師來說,能劇藝術大概是一件尊貴的寶物,不能隨便褻玩,連家中特設的能劇舞台,他都守護著,不讓我們輕易踏上。

不過最後,橋本大師大概是被我們的誠意打動,感覺到我們對傳統藝術有著同樣的尊重,終於同意借出臉具,並願意向我傾囊相授,而且更與上一代當家、橋本大師的父親一起為我穿上戲服。而在戴上臉具的一刻,我終於深深體驗到大師所指的,臉具就等同自己的靈魂。在戴上臉具後,雙眼視線受阻,只能透過臉具上的兩個小孔視物,剎那間仿如被附身一樣,讓我對這種藝術的魔力,有更深刻的體會。

雖然只是一個簡短的訪問,不過橋本大師真心誠意的分享,確實讓我們獲益良多,感激萬分,而橋本大師也希望能透過我們的節目,讓更多人認識能劇,我們亦希望可以做到這一點,為傳統藝術獻一分力。

拜別橋本大師後,我們繼續傳統藝術訪尋之路,拜會「若柳流」第五代傳人若柳吉藏,學習舞俑。「若柳流」是日本一個著名舞踊流派,而若柳吉藏本姓並非若柳,能夠冠以「若柳」這個姓氏,充分表示流派對其舞藝的認可。

舞踊是以「能舞」之靜和「舞蹈」之動,在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的伴奏下,將優美歌詞中的喜怒哀樂於動靜之間呈現出來的舞蹈。時至今日,舞踊仍是日本興旺的藝術行業,走在京都祇園,到處都可以見到上了妝,穿上和服的舞子,而為深入瞭解舞子的生活,我們追蹤其中一名年輕舞子君知重,並與她進行訪問。

才十多歲的君知重,其實已習舞一段時間,而且她也可算是來自舞踊世家,嫲嫲、姨姨都是舞子,至她已是第三代習舞。她不但從學校學習舞踊,還接受嫲嫲的指導,學習三至五年後,便應客人之邀到茶屋表演。

這次,我也嘗試作出傳統舞踊打扮,體會這種藝術。日本人對藝術的要求一絲不苟,身上的和服、臉上的白妝,加上頭上的髮髻都非常講究。日本人喜歡把技藝代代相傳,延續一項項的傳統藝術,梳頭的師父也是如此,梳髻的技藝也是代代相傳下來的成果。

除了髮型外,舞子身上穿的和服也是非常講究,每一個舞子要有十五套不同的和服,十二套和服代表十二個月,設計按氣候和合時的花果而有所不同;另外三套則是在喜慶、祭祀等特別場合穿著。日本人對服飾的講究,可見一斑。

而在探訪染布工場時,我更深切體會到他們對服裝的要求。他們染布的工序繁複,所有圖案都由人手逐一繪製,再以機器烘乾,一層一層地把顏色和圖案加上去,複雜的設計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可惜這次行程所限,我只能試畫一個花形圖案,而不能親身體驗整個製作過程。

繁複的染布過程,其實只是日本考究的衣著文化的開始。日本第一套屬於自己的傳統服裝是十二單衣,大約於1,200年前出現,是當時皇室和貴族女士所穿的服飾。顧名思義,十二單衣乃由12層衣服配搭而成,最多甚至可以穿上20層衣服,而且與舞踊的衣服近似,不同顏色主題的十二單衣須配合季節穿著。這次我便嘗試穿了一套以橘子為主題的十二單衣,整套衣服就像在訴說著橘子由發芽、長葉至開花結果的成長過程。

其實日本的傳統技藝眾多,染布造衣只是其一,其他還有人形公仔、木屐等等。而就木屐而言,舞子所穿的木屐又可算是另一項技藝,因為舞子所穿的木屐須特別設計,鞋頭像木船一樣,鞋底部中空,走起路來時發出「的的達達」的清脆聲響,非常別緻。

在訪尋過一連串日本傳統藝術後,我們一行人繼續在京都探索日本傳統文化歷史。

我們先探訪了日本唯一現存的朝廷官邸──冷泉家。冷泉家是京都僅餘的貴族後裔,而現任當家冷泉貴實子是第二十二代傳人。冷泉家其實是朝廷藤原家族的後裔,因為祖先為朝廷寫歌作詩,被奉為「歌聖」,所以也被稱為「和歌之家」。冷泉官邸有超過四百年歷史,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冷泉家至今也保存了和歌的傳統,而因為官邸已被列為國家財產,所以冷泉家世世代代都要住在那兒,而且家中的歌賦等歷史文物,都成為受國家保護的文化遺產。

官邸的雄偉確實教人讚嘆,但令我感受更深的是京都人的環保意識。走進二条城,沿路都沒有見到半個垃圾桶,但是更神奇的是,四周仍然清潔整齊,不見有人亂拋垃圾,而且京都人十分愛護林木。樹枝長到一定長度會自然折斷,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所以在香港,總是會有人在修剪樹枝,但在京都則不一樣,他們不但不會剪掉樹枝,還會以木架支撐樹枝,避免它們折斷,這種愛惜樹木、愛惜自然的文化,實在很值得我們借鏡。

到了京都,當然不得不去神社觀光,而且我們這次抵達日本,適逢當地舉行「節分」慶典,正是神社佛寺熱鬧的時節。「節分」其實是「劃分季節」的意思,代表著慶祝冬天結束,春天來臨,而節分正是冬去春來的時刻(二月三日)。這一天日本人會把豆子灑進屋內,口中唸著:「鬼怪出去,福氣進來」。據說如果吃下和自己年齡一樣多的炒豆,神明就能保祐來年身體健康。有許多大型的佛寺還會舉辦公開的節分儀式,我們當然不能錯過。

許多時候去旅行,都是盡情玩樂,眼前美景儘管教人驚嘆,卻總是走馬看花,匆匆而過。不過,這一次的日本之行確實非常充實,除了以上種種外,我們還到了清水寺、平安神宮、退藏院、八坂神社等等,深入探討當地文化,靜心觀賞異國風情。我亦希望節目播出時,各位觀眾能跟我一起漫步日本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