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月三十日

在十月廿四至廿六日,粵劇界發起了名為「新光、新光 香港粵劇界扶助新光戲院聯合義演」的活動,為新光戲院的裝修工程籌募經費。這次籌款招聚了各大佬倌作連續三晚的義演,顯示了粵劇界的團結力量。

新光戲院開幕至今已有三十三年的歷史,每年的演出場次達250場,是本港粵劇殿堂。早前業主羅守輝先生購入新光戲院,並想改建為大型超級市場。如果真的要這樣,粵劇界便會失去一個固定的表演場地。因為除了新光戲院以外,根本沒有太多地方適合演出粵劇;而政府提供的表演場地,並不是只供粵劇界使用,而且限制很多,訂場手續繁複。若然新光戲院真的要拆卸,那粵劇佬倌便欠缺演出的地方。我們為了新光戲院的生死存亡,多次向業主懇求,希望他能讓新光保存下來,當中的過程真的困難重重。幾經辛苦的游說和商討,業主最終答應,以原來二十多萬的月租,讓新光戲院續約至二零零九年。

續約的問題暫時解決了,但又有另一個問題要面對,就是籌募新光戲院的裝修費用。新光戲院的歷史悠久,舞台和各樣設備都顯得殘破不堪。如果不修飾一番,就算續了約,這樣破舊的場地,還是不大適合表演。現在新光戲院的月租市值約五十至六十萬,業主以原來的租金續約,即是這三年也要虧蝕,所以他再無法付上裝修費。而從前經營新光戲院的聯藝機構,當初因為缺乏資金才迫於無奈將戲院賣出,現在租約期短,所以也難於出錢裝修。故此,籌募裝修費的責任,便落在粵劇界的同業身上了。

幸好這次籌款,得到粵劇界、商業機構和政府的支持,結果我們共籌得約460萬的款項。裝修工程分兩期進行,各需約400萬元,即合共800萬元。今次義演所籌得的款項,將花在第一期的裝修工程,例如裝修舞台、修葺天花、更換冷氣機及消防系統等必需設備。至於第二期的裝修費,就有賴藝術發展局和中聯辦等機構一起想辦法了。

身為今次義演的召集人,為了籌備的工作,我忙了整整兩個多月,但看到大佬倌們傾巢而出,闊別粵劇界多年的羅艷卿也再踏舞板,並得到各贊助商、商業機構、名門閨秀、政府首長等的鼎力支持,再忙也是值得的。另外,我們更邀請到鄭裕玲擔任司儀;成龍更出錢出力,既慷慨捐款,又親臨演唱,令整個演出辦得圓滿成功,這不單單是一個籌款活動,更顯示出粵劇界團結的一面。再者,這次義演得到政府的重視,政府主要官員如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立法會議員霍震霆、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並關心藝術發展的人士也出席支持,真的感到很欣慰。

然而,現在租約只能續約三年,時間實在太短,租約的問題遲早也要解決。我們深希望政府能盡快為我們提供一個永久的表演場地,一來一群梨園子弟能維持生計,二來新人也有顯露才華的機會,促使粵劇藝術繼續延續下去,不致就此失傳。其實,不只粵劇會在新光戲院演出,不少中國藝術表演也在這裡上演,故此,一個永久的表演場地,對粵劇甚至整個中國戲曲的發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